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時:蘇貞昌不領導 不能領導 不會領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9 08:13:16


蘇貞昌
  中評社台北12月19日電/吵吵鬧鬧的民進黨台北市長初選,有了大轉彎,力倡“在野大聯盟”的柯文哲表露加入民進黨的意願,雖然話沒有說死,但方向大致確定,柯文哲這頭獅子,上半身被關入了民進黨的鐵籠子,“在野大聯盟”頓時黯淡無光,未來對國民黨還有多大威脅性,實在並不樂觀。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柯文哲入黨爭議,是蘇貞昌“不領導”哲學的一大案例。幾個月來,蘇貞昌一方面在柯文哲所提“在野大聯盟”戰略和“入黨後的權利義務”等問題上不清楚表態,同時放任親蘇派系攻擊柯文哲,一方面對於台北市長人選的問題又曖曖昧昧,搞得整齣提名大戲是歹戲拖棚,選民日見厭煩,民進黨基層萬分焦慮。核心原因就是蘇貞昌“不願領導”,不願扛起台北市選戰的重責,戰略不清,人選未定,如今雖是框住了柯文哲,但勝選的可能性也一點一滴的在流失之中。 

  蘇貞昌在台北市長提名問題上的“不願領導”,是錯失了民進黨擴大社會基盤的良機,當然也影響到民進黨的轉型,但蘇貞昌“不領導”哲學更大的問題、對民進黨更致命的傷害還是在兩岸政策上。 

  2012敗選以來,全社會都知道民進黨不在兩岸政策上改弦更張,並獲得台灣社會、北京方面以及美國的信賴,2016年大選的勝選機率還是無法樂觀。於是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議題首先成為黨內焦點,在千呼萬喚之後,蘇貞昌排除在兩岸論述調整的準備上較為完整、思考靈活務實的謝長廷,決定自己主導該委員會,但蘇貞昌所謂的“主導”,就是讓這個宣稱是“整合黨內中國政策的重要平台”先是運作長期陷入停擺,而後的“華山會議”則竟是“坐而論劍”,沒有大開大闔的氣勢,也沒有大鳴大放的爭論,和許信良當年主導下的中國政策大辯論,其距離不可以道里計。 

  華山會議開了半天,據說結論上民進黨將以“憲政共識”作為與中國大陸交流的基礎,這是謝系與新潮流系較勁之後的妥協結果,原來,這還是蘇貞昌“不領導”哲學下的產物,而且充分顯示了蘇貞昌在兩岸政策轉型上的“不能領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