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港媒稱,科學家正在研究向北京的大氣中注入超冷氣體是否能夠幫助減少首都的空氣污染。北京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的研究人員何輝(音)說,制冷能力幾乎達到幹冰三倍的工業制冷劑液氮有望成為一種抗霧霾的作用劑,儘管相關研究還處在初期階段。
據《參考消息》援引《南華早報》網站12月18日報道,這項由政府資助的研究計劃的內容是把巨大容器中的液氮泵入空中,使之在地面上方形成高度至少達10米的薄霧。這些液氮將在塵埃和其他污染物的細小顆粒上形成晶體,然後便會掉落到地面上。這條厚度不到20米的冷卻氣體帶同時還能阻止被污染的空氣降落到街道上。研究人員稱,在比較寒冷的天氣情況下,這條含有大量霧狀液氮的帶狀區域可以在大氣中維持數小時之久。
北京市副市長林克慶本周稱,該市正在研究利用這種技術抗擊霧霾,但他沒有提供細節。
常規的治理霧霾的方法包括向雲層中噴灑化學物質進行人工降雨或降雪,以清除空氣中的污染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曾用過人工降雨的辦法。但是用飛機在首都上空噴灑大量化學物質可能代價昂貴,而且這種方法在冬季的效果會打些折扣。北方的冬季出現霧霾天氣的頻率要高一些。
報道稱,何輝的研究團隊去年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獲得了25萬元人民幣的研究經費,對各種化學制劑可能具有的空氣清潔效果進行計算機模擬。而液氮實驗的經費則來自其他部門,不過何輝拒絕透露這些部門的名字。他說,採用液氮的方法已經被證明是最有前途的。他說:“我們的實驗證明,在溫度低於冰點的環境下,液氮的表現超過了其他制劑,但是在夏季或秋季,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其他科學家則對這種方法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山東大學從事大氣化學研究的王新鋒說,利用液氮治理空氣污染是沒有先例的創新之舉,並且得到了基礎科學的支持,但是這種技術的操作必須十分小心。他說:“利用液氮製造出一個沒有霧霾的區域,以人工製造的寒冷作為抵禦空氣污染物的屏障,從理論上講是可能的,但是由於液氮的溫度極低,我們即便在實驗室裡操作時都十分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