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曾俊華:開支趨增 長遠或加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09:59:23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在網誌上表示,隨香港勞動人口比例下跌,經濟增長動力必然會放緩,政府一方面面對收入逐漸減少,一方面要應付愈來愈大的公共開支,此消彼長,香港的公共財政壓力勢將日漸沉重;終有一天,本港需要動用財政儲備去支持公共開支,而儲備亦總有用完的一天,政府到時必須增加收入,例如增加稅收或發債。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曾俊華表示,今年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就人口高齡化和政府長遠財政承擔進行研究,研究報告將會與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一併在明年2月公布。

  政府收入料減 儲備終會用完 

  曾俊華指,雖仍未有機會閱讀該報告,但相信與預期不會偏離太遠,內容包括隨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令勞動人口比例下跌,社會經濟動力會逐步放緩,因此,本地生產總值未來很難維持過去10年平均的4.5%增長;而勞動人口比例下降,亦令政府收入逐步減少;醫療、安老、社會福利等開支則會持續上升,這些開支不少屬基本福利,要控制不容易;而終有一天,需要動用財政儲備去應付愈來愈大公共開支,但儲備亦總有用完的一天,政府到時必須增加收入,如增加稅收或發債。

  曾俊華又指,上述情況相信應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但總有一天會來臨。要防患未然,就必須要早作部署,其中重要一步,是讓公眾都能夠理解問題的嚴重性,故特別製作了“Johnny財政博客”短片,希望讓市民更了解政府的理財理念,同時調節公眾對香港公共財政的理解和預期。

  全年須“買單”4,000億公共開支 

  已上載的四條短片均有不同主題,“有備無患”:因不少人誤解財政儲備是鎖起不用的金庫,而事實上財政儲備要為全年4,000億元的公共開支“買單”,而每年更為香港賺取約300億元的投資收入;“精打細算”:是指所有涉及公共開支的政策,都必須要有具體的政策目標,評估過整體效益,亦有詳細的執行方案,做到“平靚正”方能得到社會支持,否則若有錢就“為使而使”,不可能保障公共財政的延續性;“高瞻遠矚”:政府近年大力投資基建,每年的工程開支高達700億元,遠高於過去5年平均的400億元,它除了可以維持香港的經濟動力,創造就業機會,長遠亦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魚與熊掌”:公共資源並非用之不竭,面對社會上不同的需要和訴求,我們必須要權衡輕重,衡量不同項目的優次,讓有限資源能夠兼顧不同需求。

  而餘下的六條短片,會就政府的收入結構、稅制、量入為出和用者自付原則、人口老化問題等作出點題式的介紹。這些短片除了在“Johnny財政博客”的YouTube頻道播放,亦會在九巴車廂內的“路訊通”(RoadShow)廣播,較少上網的市民,亦有機會收看。

  (來源:香港《文匯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