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院士也造假,只因頭銜太金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6 14:49:42


   在大多數人看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了我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水平,每一位院士都是所在領域的學術權威。擁有院士稱號的人在學術道德上也應該是無可挑剔的,拋開淡泊名利的學者風骨不談,起碼得守住不弄虛作假的底線。但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卻被自己的學生王宇澄舉報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
 
  根據王宇澄的舉報,王正敏當初為當選院士在申報材料上做了很多手腳,既有“一稿多投”,也有拿非研究性文章當論著,甚至還抄襲他人著作。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已經認定,王正敏在申報院士過程中有“不實事求是”行為。至此,王正敏作為學術偶像基本倒塌了。科學研究容不得半點虛假,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凡是被發現在科研上弄虛作假的都會名譽掃地,在韓國有“克隆之父”稱號的黃禹錫就是個典型。
 
  王正敏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八十年代初就在國外獲得了博士學位,憑借這樣的資歷也足以贏得業內和社會的尊敬。他本來也可以專心搞科研,即使不能成為所在領域的院士,也能做一名很不錯的學者。但是為了當選院士,王正敏不惜自毀名節,以低級拙劣的手法造假。欺世,盜名,前者是手段,後者是目的。院士是國家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戴上這樣的“帽子”,必然會博得煌煌盛名。但是王正敏想得到的只是一個虛榮嗎?就媒體的報道可以斷定,成為院士讓王正敏名利雙收。僅在2012年,王正敏和他的研發團隊就獲得了四千多萬元的專項經費。他們“克隆”國外公司的人工耳蝸並進行了產業化,在國內市場上王正敏的院士身份就是該產品最好的廣告。
 
  王正敏的院士之路證明,一個學者不惜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造假,與其說是虛榮作祟,不如說是被利益所惑。因為一旦成為院士,就意味著在科研經費分配、項目申請上一路暢通。這不僅對王正敏有利,還能讓其所在單位跟著沾光。所以,王正敏當選院士多年都沒有遇到過像樣的“打假”,即便被自己的學生舉報大量的造假問題,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也只是給了一個輕描淡寫的“不實事求是”。圍繞一個院士,很容易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曾經豪擲兩千多萬元打點關係,也證明了院士頭銜的“含金量”。
 
  造假抄襲的院士不僅欺世盜名,侵占公共資源,更敗壞了學術風氣。有這樣的人高高在上,誰還甘心默默無聞做科研。學界的道德根基一旦動搖,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建立院士制度是為了推動科研事業的發展,以院士的學術聲望和人格風範弘揚科學精神,而一些學者卻被附著其上的巨大利益引到了歧途,這就需要我們從制度設計上加以完善,比如院士評選應當全程公開,加強社會和學界監督。院士當選之後應該得到的是榮譽,而不能直接轉化為行政待遇和“學術權力”。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這個改革方案如能落實,院士頭銜的“含金量”有望大減,為名利毀掉名節的人或許就不會那麼多了。(時間:1月3日 來源:齊魯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