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術太功利化,院士容易掉染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6 14:52:33


  近日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遭學生王宇澄舉報學術抄襲、科研剽竊等。王宇澄稱王正敏至少57篇論文涉抄襲,還“克隆”國外“人工耳蝸”樣機冒充自主研發。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王正敏團隊以各種名義報項目,僅2012年就獲經費4000多萬。

  中國學界曝出學術醜聞,不是新聞,但學生拿老師開刀,還是讓人唏噓不已。而且,抄襲醜聞的主角是中科院院士,醜聞的發酵效應就更為濃烈了。值得一提的是,兩院院士剛剛完成增選,去行政化的進程已經開始,輿論場對於兩院院士准入機制的更新充滿願景。王院士此事被曝光造假,實在是給院士的稱號抹黑。

  院士也被曝光抄襲,甚至克隆國外技術,冒充自主研發,亂象的背後是當前中國學界的考核機制:

  一是論文,不僅要有數量,而且還要看刊發載體的檔次。要求學者的學術論文質量並舉,本屬正常。但是這種要求一旦僵化教條,而且和職稱及學術經費掛鈎,甚至和行政級別聯繫起來,學術論文就異化了,就成了一種功利化的工具。在此利益誘導下,粗制濫造、抄襲克隆也就難以避免。

  二是學術成果的轉化。市場體制之下,學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本是一種正面的、充滿競爭色彩的激勵措施和評價標準。但是為了學術成果的轉化而轉化,為了對接市場而獲取現實的經濟利益,有些學者也就會投機取巧甚至鋌而走險。這些投機的學者們或者拿來主義,用別人的成果,稍微“山寨”一下,美其名曰“世界水平”而投入市場。

  斯文掃地,銅臭縈繞下,最基本的學術道德和學養倫理,當然會蕩然無存。王院士的弟子揭醜老師,恐怕不單純是弟子正氣凜然那麼簡單,現在的導師與學生,不再是教學相長學術相濟的關係,而更多是老板與打工者的利益關係。實驗要學生做,市場要學生跑,甚至論文,導師也掠美“第一作者”。弟子,與其說是學生,其實更像是學徒,如此師徒關係,一旦發生利益衝突,弟子們最經濟也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戳破導師的學術醜行,讓其身敗名裂。

  人說江湖險惡,被功利異化的學術界比江湖還江湖,簡直就是醬缸。浸淫其中的院士也好,學者也罷,都難脫亂戰的圍城。不惹凡塵的象牙塔,充滿道德情味的師生情,在這個惡質競爭的醬缸江湖裡,完全成了功利場。這恰是中國學界的悲哀,也是中國學人的尷尬。

  院士抄襲醜聞的曝出,也足以說明,只要學術體制的設計存在功利主導的瑕疵,如給予學者榮譽身份太多的利益外掛,學術就會走偏,學者就會迷失學術本性。體制性厚賞之下,誰能免得了俗?即使院士向獨善其身,也會被所在的單位綁架,以消費院士的剩餘價值。(時間:1月3日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