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環球網綜合報道,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1月15日報道,中國軍隊武器裝備革新戰略以進口、仿制和生產為基礎,既進口先進武器和軍事裝備,又自主研製生產。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2012年世界軍費總支出為17500億美元,同比下降0.5%,這也是自1998年以來首次下降。目前正在形成一個穩定的新趨勢,即發達國家軍事預算在減少,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與此同時,亞洲、東歐、中東、北非和拉丁美洲國家軍費卻在增加。現在中國軍事預算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2012年增長7.8%,增幅為115億美元。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軍事平衡-2013》研究報告,中國軍費今後還將繼續增加。
2012-2013年中國軍費的主要部分用在了武器裝備領域新項目的發展上,目的是實現軍隊的現代化,提高軍隊戰鬥力。中國軍隊的國際義務隨著中國地區和國際利益的擴大而擴大,特別是在維和、反海盜、人道主義援助、救災、聯合演習方面。除了推動軍隊現代化之外,這些國際義務的目的顯然在於擴大中國的政治聯繫,減輕國際社會對中國影響力增加的擔憂,特別是在亞洲。所有這些任務都需要提高解放軍的作戰效能。
專家認為,2012年中國軍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首艘航母“遼寧艦”下水。它是在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基礎改建而成的,將在幾年後形成戰鬥力。航母的升級改裝,以及乘員和艦載機飛行人員的強化訓練,清楚地表明中國準備加強海軍航母實力。在此方面,專家們積極討論中國國防部是否同意租用烏克蘭“尼特卡”艦載航空兵地面試驗訓練基地,培養中國海軍飛行員。此前俄海軍已經放棄使用該設施。烏克蘭議會應當會通過一項法案,允許烏國防部將此設施租給中國使用。分析師認為,中國艦載航空兵主力飛機殲-15是俄羅斯蘇-33K的私自仿製品,“遼寧艦”本身性能酷似俄軍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因此中國飛行員的培訓過程隨之大幅簡化。儘管中國軍隊在西安閻良空軍基地積極發展海軍航空兵訓練中心,中方仍對烏克蘭“尼特卡”訓練中心非常感興趣,因為中國在發展自己唯一的航母時得到的外部援助極少。對中國來說,獨立訓練艦載機機組人員,將會增加事故風險,延誤航母服役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