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權力交易現身政府團購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2 14:48:02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公務員團購房遲難交付”、“兩年未繳清土地出讓金”、“6.8億元購房款去向不明”,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裡區組織的公務員團購住房一事引起了關注(1月21日《人民日報》)。

  公務員團購房早就不是什麼新生事物了。去年,有報道指出,南昌市三千多名公務員團購福利房,總數達三四千套房源,價格僅為市場價的70%,不少手裡有房的公務員紛紛將團購資格向外兜售,指標費甚至炒到了50萬元每套。

  在房價連續上漲的背景下,公務員可以以低於市場價很大幅度的優惠價購買商品房,這顯然是一種以權謀私的灰色福利;而若原先是有房者,這麼稀缺的團購資格、指標,如果轉手一倒賣,那獲利之大,更充分體現著公務員的含金量。

  不少地方頻頻搞起公務員團購房,其實是在折騰公權力的公信力。首先,當地方經濟一旦被土地財政所綁架,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就容易發生關係。大面積地推出公務員團購房,明顯有以公權力托市甚至是支持土地財政之嫌疑,而推行這種私己的灰色福利的代價,便是放棄本應公正公平的公權力,和相關的開發商結成或明或暗的利益聯盟,這不光反映在相關開發商在具體工程項目上能享受到的相關便利甚至是權力變通、權力變質,更表現在當地房價調控領域政府的乏力和無為。

  公務員團購房這種灰色福利,更會加劇社會的不公和分化。當權力為自己謀福利、當權力因為自身利益而曖昧“不剛”時,一部分人“小我”的利益必定會損害大多數人的福祉。所以,公務員團購房也該被關進制度的籠子,而不是任其繼續潛行了。

  (作者:吳杭民 來源:網易評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