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尷尬題字道出官場文化之惡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2 14:46:38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日前,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陳安眾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中央免職。據披露,陳安眾喜歡題字,在其主政過的地方,往往能見到他的各種題詞。但在其落馬的消息公布後,江西省內許多單位都在忙著同一件事——撤下陳安眾的題詞(1月20日《廉政瞭望》)。

  陳安眾落馬了,連帶著,繼續讓這樣一個貪官的墨寶置於醒目的位置,無論如何是有些不合時宜了。於是,只能撤下或者刮掉。字跡因人而興廢,在很多地方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傳統。不過,透過官員在位時急切地求字、落馬後倉惶地撤字,也可看出時下官場文化的凌亂之態。

  陳安眾的字寫得不壞,就像江西文化界人士所言,“比不了大家,但一手字也能看得過去。”熟悉世情的人都會知道,這樣的字隨便掛在哪一個公共場合也說得過去。問題是,一旦事涉官員,則相關評價標準就會發生變化,字跡本身的優劣不再成為唯一尺度,地位往往更重要。

  也就是說,因為權力、地位具有的強勢影響力,官場文化自有一套獨立的評判準則。在這樣的準則主導下,諸如書法、繪畫、攝影等專門藝術門類,往往會產生某種扭曲乃至變異。至少,在官員權勢方熾的時候,這樣的扭曲和變異是常見的,人們會主動趨附權勢而放棄藝術準則。

  這樣的例子所在多多,並不新鮮。陳安眾的書法是一例,據媒體報道,2013年,安徽省蚌埠市市長一場比賽獨進四球;2011年,廣州2000人同渡珠江比賽,市委書記奪冠,市長第二……領導來了,眾人紛紛避讓,這樣的情形不免讓人為之氣結神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