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曼谷“封城”后的另一面 英拉以柔制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15:32:33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截圖
  中評社香港1月26日電/反對派發動八萬人兵分七路,企圖癱瘓曼谷,壓迫總理英拉倒台。示威民眾進佔市區七處重要地點,但曼谷市其他地區不受影響。英拉以柔制剛低調應對,一度打算辭職,但被哥哥、前總理他信阻止。

  《亞洲週刊》報道,在泰國首都曼谷街頭示威的群眾,由自任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秘書長的前民主黨籍副總理素貼帶領,於一月十三日發動“封鎖曼谷”(Bangkok Shutdown)、中文媒體稱之為“封城”的行動,大約八萬人兵分七路,進佔市區內六處重要交通要道,以及位於沾瓦他納路的政府行政中心。

  行動發起前,素貼就多次通過媒體宣告整個行動要讓曼谷“癱瘓”,位於曼谷的國家行政機構無法運作,進而壓迫看守總理的英拉及其內閣倒台。他也像這兩個多月以來每次發動大規模行動時一樣,慷慨激昂地表示,萬一行動失敗,他絕對義無反顧去坐牢,如果成功的話,他就將告老還鄉,絕不接受任何職務。

  正因為素貼這樣破釜沉舟,而且確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示威(儘管把近二十萬人誇大成三百萬人),因此在“封城”行動發動之前,曼谷市的人確實憂心忡忡,很多人甚至像近三年前大水期間囤積糧食、飲水,準備一旦曼谷被封之後,可以飲食無缺,渡過難關。

  不過有這種擔心的人,後來都發現自己過慮了。

  “封城”行動當天完成之後,曼谷市區六個目標地點,包括帕都挽區在來泰遊客中頗負盛名的MBK購物中心前面十字路口、當年紅衫軍集會總場拉查帕拉頌十字路口、蘇孔維路的亞述十字路口、聞名的旅遊街席隆路與拉瑪四路交口、拉拋十字路口……等地,確實因為示威者群集並當街架起演說舞台而“封閉”之外,曼谷市其他地區基本上完全不受影響。

  最明顯的就是交通。曼谷交通之擁擠舉世聞名,但十三日當天卻出奇的順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曼谷市民預期“封城”之後會有大麻煩,能留在家裡就留在家裡,不得不出門也不自行開車。結果交通警方後來報告,曼谷市當天街道上的車輛僅及平日一半。

  封城當天交通暢順
  
  《曼谷郵報》當天一早還發了一則新聞跟一張通衢大道上僅有幾輛汽車的圖片,內容就是指出曼谷當天早上交通出奇順暢,但是副標題上寫著“九時以後‘封鎖曼谷’行動展開,恐怕就不一樣了”。

  結果九時以後一直到當天結束,都沒有不一樣,所以那條新聞就一直沒有更新。一位在曼谷《世界日報》上班、但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半開玩笑指出,“我確實受到影響,就是平時要花大約四十分鐘,今天二十五分鐘就到辦公室,希望這個‘封城’能繼續封下去”。當天《世界日報》編輯部也沒有一人因為“封城”而遲到,反而好幾位因為交通改善而早到。

  其實,這個大家先前感到恐慌的“封城”從一開始就沒有封城的意圖,純粹是因為原先的示威主場位在影響不到多數人的五馬路民主紀念碑。英拉政府在面對這長達兩個多月的示威時,很明顯的,是採取溫和、忍讓的態度,希望讓整個示威變成“被拖垮”的下場,面對這個態勢,示威者於是仿效當年紅衫軍佔領拉查帕拉頌十字路口的做法,轉進市區內的六個交通要道。

  有趣的是,示威者本來有意把總場放在拉查帕拉頌十字路口,但是經過風水師堪輿研究,發現帕都挽更好,所以“拉查帕拉頌就留給紅衫軍去紀念好了”。

  這個轉進市區做法的最大好處是每個據點無須太多人,就可對社會造成最大的不便與衝擊。就示威來說,當然是個高明、有效的策略。不過這種做法也可能只有在泰國才行得通,全世界應該沒有另一個國家的示威者可以像泰國這樣為所欲為,身負法院所發出三個逮捕令的素貼非但每天大搖大擺,還於十四日晚在演講台上公然對看守總理英拉及內閣成員發出示威者的“逮捕令”,同時出言要他們最好早點把家人安置到其他地方。這種在任何法治國家匪夷所思的事,卻在泰國活生生上演。

  其實簡單地說,真的要封鎖曼谷,也並非難事,只要佔據機場、捷運、堵住進出曼谷的道路、橋樑即可。但這樣做必然引起眾怒,素貼等人只怕也不敢做。所以所謂的“封城”,只是一句空言。除了前述的七個地點之外,曼谷市基本上一切如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