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客家過年:美食不能少 習俗不馬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31 00:36:21


年夜飯上滿滿一桌客家特色菜。
  中評社梅州1月31日電(記者 廖梓達)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又到,在粵東客家地區的梅州市,家家戶戶貼對聯掛燈籠,拜天神奉上代,外出的家人從四處返鄉,留梅的親戚聚一起團圓,過節氣氛濃烈。

  客家人過年,吃是一等大事。除了當餐準備的新菜,還要提早準備各式各樣的年菜,其中,臘味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過年之前,各地客家人就已開始自制臘味,一串串的臘腸,一塊塊的臘肉,各式各樣的雞鴨魚肉掛滿鄉村和城裡的陽台、樓頂、院子或屋檐下,香味撲鼻。

  除臘味外,發粄、炸肉丸、油機子、蘿蔔糕、蒸甜粄、燜飯幹、梅菜扣肉等特色食品也是必不可少。因為形狀或讀音帶有“團圓、圓滿”之意或諧音,加上味道可口獨特,這些食品一直是每家每戶客家人春節餐桌上必備的菜品。

  “每年年關最盼著吃上家裡的肉丸和飯幹了,不吃就不算過年,”常年在深圳打工的小陳對記者說,自己常年在外,過年期間才能固定回家一趟,在梅州的家人每年都會準備各種客家特色食品,有時候甚至在冬至之前就開始準備,“吃上幾口家裡的飯菜就解了一年的鄉愁。”

  很多“老客家人”認為,全家人從四面八方歸家,在大年三十晚上一起吃上一頓年夜飯,比什麼都重要。在他們看來,年夜飯不止是一家人吃一頓飯,更是闔家團聚,共享團圓的喜悅和溫暖。每年都從四川成都趕回梅州老家過年的小謝對記者稱,年夜飯一餐一定要吃點飯,表示吃到了“年飯”,才算長了一歲。

  在吃團年飯前,拜神祭祖可謂大年三十當天最重頭的環節。客家人清早起床,先在自家門前敬奉天神,再擇吉利時辰,協同同姓宗親一同到祠堂祭拜祖先,意味著祖上和在世的人也能團圓。客家人在拜神祭祖時一般都會準備“三牲”——豬肉、雞肉、魚肉,以及五杯茶和五杯酒,供奉後者時也講究“先茶後酒”。此外,客家人也會準備丸子、糖果和蘋果等貢品,取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和平平安安等意。

  在給天神和祖先上過香後,同家的客家婦女圍在一起化財帛,選個後生點起鞭炮,已成家的和已工作的晚輩和著鞭炮聲給長者和小孩派發過年利市,其樂融融。

  “回家過年才有年味!”在談到每年都趕回家的原因時,小謝這樣對記者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