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會前瞻:真的要“提頭來見”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15:11:57


 
  分析人士認為,巨大壓力下,生態考核在各地已風生水起,可以想見,全國兩會開幕後這個話題還將升溫,如何推進各項措施落實,頗受關注。

  “連我都知道,中國這些年的環境問題,重要原因是用經濟發展成績來考核幹部。”作為中國德國商會負責人,凱福安博士已在北京生活了8年。他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熱愛北京美食,是國安隊球迷,但依然決定要離開中國。

  “我抽煙,所以對空氣污染不敏感,還算能忍受,但不能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北京。從這個意義上說,霧霾是我離開的唯一理由。”他說,大眾、寶馬、奔馳等德國企業遇到了同樣的難題——總部員工不肯來中國。

  實際上,不光是企業員工,一些國外旅遊者也減少了來中國的願望,報道說,這與空氣和水的品質不好有關係。

  但凱福安也看到了環境改觀的希望:中共最高層公開表示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追究責任,而且首次提出“終身追責”。他認為這種嚴厲舉措將給地方領導帶來很大壓力。

  在《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發表後,中組部負責人也明確指出,改進政績考核對官員壓力更大、要求更高、任務更重,地方由以往單純比經濟總量、比發展速度,轉變為比發展品質、發展方式、發展後勁。

  實際上,1997年起國內一些重點城市就開始公佈空氣品質日報,並進行排名,末位城市會被公開點名,這給當地的領導造成一定壓力,如今隨著環境信息更加透明、群眾環保意識逐日提升,尤其是考核新體系的出台,地方官員已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