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加坡華人女子獲聯合國獎學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8 09:59:20


本地年輕女科學家李京鎂希望在未來兩年找到惡性乳癌生物標記,以鎖定惡性乳癌的高風險群,讓她們更頻密地接受乳房檢查。
  中評社香港3月8日電/新加坡華人女科學家李京鎂的研究顯示,乳房乳腺密度高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會比乳腺密度低的女性高出約六倍。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過去七年,年輕女科學家李京鎂(31歲)幾乎每天都對著黑白的乳房X光底片。長年累月下來,她所檢查的乳房X光底片多達數萬張。如此孜孜不倦地研究,為的就是要探尋更理想的方法來預測和預防乳癌,從而降低這種癌症的發病率及死亡率。

  李京鎂的研究顯示,測量乳房X光底片的乳腺密度,是預測乳癌風險及測量治療反應的有利工具。這是因為乳房乳腺密度高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會比乳腺密度低的女性高出約六倍。

  她解釋說:“在乳房X光底片中,黑色部分是脂肪組織,白色部分是乳腺組織,白色部分的面積除以乳房整體面積等於乳腺密度,乳腺密度超過75%的婦女患上乳癌的風險特別高。” 

  李京鎂的研究成果過去幾年已刊登在《臨床腫瘤學雜誌》和《乳腺癌研究》等國際癌症學術期刊上。

  憑著她在乳癌科研領域的努力和傑出表現,李京鎂獲得本年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萊雅女性科研”國際獎學金(UNESCO-L’Oréal For Women in Science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s)。

  這個獎學金設立於千禧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聯辦,目的是提倡科研界男女平等。

  獎項評審每年從世界各地的女科研博士及博士後申請者中挑選15人,贈予4萬美元(約5萬新元)獎學金,前往另一個國家做兩年的研究。

  目前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旗下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工作的李京鎂,本月中將前往法國巴黎領獎,並將在近期啟程到瑞典,展開更深入的乳癌研究。她也是第三名獲得此獎項的新加坡女科研人員。

  獎項的本地陪審團主席陳偉興教授說:“這個獎項不只是對李京鎂和新加坡女科學家的獨特榮譽,也將鼓勵更多女性選擇科研為職業。”

  在本地,每16名女性當中就有一人會患上乳癌,它也是本地女性的頭號癌症殺手,占所有女性癌症病例的30%,其中約三成患者最終活不過五年。

  也是新科研獎學金得主的李京鎂說,科學家至今已找到約80個與乳癌有關聯的基因組區域。不過,與乳癌有強烈關聯的基因只有幾個,而它們所造成的乳癌比率不到一成,因此乳癌研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約兩三成的乳癌患者每兩年定期接受乳房檢查,檢查顯示一切正常,但成長速度極快的惡性乳癌仍無聲無息地找上她們,而且病情通常比一般乳癌患者更嚴重。

  李京鎂表示,希望在未來兩年能找到惡性乳癌生物標記,以鎖定惡性乳癌的高風險群,讓她們更頻密地接受乳房檢查。至於為何選擇到瑞典展開研究,她說,瑞典病歷系統收錄著病人自己及家族的病歷,因此當地的研究資料極其豐富。

  有趣的是,李京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時,原本研究的是植物生物學,認識瑞典乳癌科學家霍爾(Per Hall)後,她決定改變研究的方向,她的博士課程也是在瑞典完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