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牛津華社中心經費遭削或關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9:21:59


 
  福利轉型 緊縮之刀砍到華社軟肋

  近年來,由於經濟不景及社會福利結構面臨轉型,英國近幾年不斷在公共服務上消減開支。據記者了解,此次牛津郡就在環境、社會保健、兒童、教育與家庭、文化服務、小區治安,以及公共醫療等多領域消減資金共640萬鎊。受影響重點包括不懂英語的華人老年人和餐飲務工人員,他們對小區中心服務的需求仍然很大,而政府公共服務部門從政治角度上選擇一刀切。

  眾所周知,近10年間,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正在成倍增長,漢語逐漸替代粵話成為華人小區主要語言。45%新移民具有大學學歷。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院一項針對英國華人小區的研究(以諾丁漢為例)顯示,2001年以來,諾丁漢華人人口增長3倍,其中學生人口增長了8倍,70%來自中國大陸,且更多使用英語與當地交流。傳統的華社中心似乎不再是尋求幫助的唯一途徑。

  但另一方面,目前在英國不懂英語的華人數量仍然龐大。2011年的英國人口普查的數字顯示,英國14歲以上、英語不流利的華人總數超20萬,約58,000人完全或幾乎不會英語,是全英少數族裔中英語水平相對不佳的幾個族群之一。這其中母語為粵語的英國華人約有44,000名,完全不會英語的(包括只會說“你好,謝謝”)也超過17,000人。

  同時,在這些英文不佳的華人中,許多都是底層勞工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缺乏聲音和渠道反映訴求,他們所面臨的生理、心理健康問題都十分堪憂。

  因此,負責這項研究的武斌博士(現任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院高級研究員)認為,英國華人小區正逐步形成“啞鈴型”社會,而政府這一刀,“正砍在華社的軟肋上”。

  另謀出路 籌資更需華社互助

  面對窘境,一些地方的華人小區中心也在自己動手,通過各種形式募集資金,並使得自身資金來源多元化,減少對政府撥款的依賴。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瀏覽了數十家英國華人小區中心網站,他們大多數都已建成普通話和英語雙語界面,不少小區中心都已獲得相關企業資助,更有一些開展了專業培訓課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