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香港公營房屋政策回顧——社會穩定的基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15:06:49


 
  總結

  ﹝一﹞重建置業階級

  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承認“中產置業”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政府會堅持“協助基層上樓、協助中產置業”的施政理念⑤。身兼“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主席,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在《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凝聚共識、建設家遠”》主席序言明言,“當前房屋問題嚴峻,造成社會分化以至階級矛盾惡化。”⑥因此,作為主理房屋政策多年的問責局長張炳良教授,應盡責地更積極地解決房屋問題,避免社會分化,以達至穩定社會的作用。

  在主動發展期裡,我們可以總結香港的公營房屋政策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可預期的申請時間:香港居民知道自己大約等多久時間就可以入住公屋;多少收入或資產就可以申請居屋,或申請置業貸款;二,多元化的資助方案,除了香港房屋委員的公屋和居屋,還有香港房屋協會針對較高收入的香港居民的甲、乙類出租單位和夾心階層住屋貸款計劃,及多種的置業貸款計劃;三,明顯的置業階級,建立“公屋、居屋、私樓”三重置業階梯模式,讓具拼勁努力“上爬”的市民,從租住政府資助公屋,轉為購置政府興建,較市場售價低廉的居屋,作為“上車”置業踏腳石,然後再靠實力,購置由市場定價的私人樓宇。

  有樓,心安定。住是中國人一生中追求的頭等大事,擁有私人單位是很多香港人的夢想,當時的政府在不同時期推出不同的鼓勵市民置業的措施,促使市民有追求安樂窩的動力。清晰可見的置業階級模式沿用幾十年,也經歷過不同的經濟風浪,為市場和香港居民認同和接受,讓大家有安居樂業追求。

  ﹝二﹞維持適當的公私營房屋比例

  在2011/2012施政報告中指出,“香港約235萬個住戶中,73萬戶居於公屋,38萬戶居於資助置業的居所。”⑦當中公營房屋類型的單位佔約47.2%,私人房屋單位佔約52.8%。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2011/12年度年報數據顯示,房委會有722368 個公屋/中轉房屋單位,容納2,022529認可居民人數,佔全港人口總數的28.5%⑧,連同居住在其他類型的公營房屋及受資助的房屋,不足一半港人正接受政府提供的房屋資助。

  《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凝聚共識、建設家遠”》建議,未來十年的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0:40”,這實在不足以應付十年來香港市民對公營房屋的累積性需求。一,對公屋的需要增加,超過23萬的輪候公屋的人士及家庭,超越了過去的數字。二,對居屋的需求增加,自從停建居屋後,市場上累積了大量的夾心階層,“容許居屋白表申請者免補地價購買居屋”的措施一出,立即令居屋的樓價颷升,正正說明市民對居屋的熱切需要。

  與此同時,香港公營房屋的需求在退讓逃避期內,香港人對申請公營房屋的心態出現了習慣性的改變。如今的公屋的居住環境也大大改善,居住面積,社區綠化及配套比很多私樓還要好。過去幾年,中低層的市民是把眼光及主意力投入申請公營房屋,對於入住私樓的動力大不如前,造成申請公屋或居屋的人數會高速度增長。因此,政府應該適當地調高公營房屋的建屋比例,以切合香港市民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