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若被迫重返歐洲 或放縱日本挑釁中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0 11:15:19


資料圖:俄軍與北約進行反劫機演習
  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烏克蘭局勢的快速演變讓華盛頓外交政策遭受重創。奧巴馬政府自上台以來,面對國際權力日趨分散,自身經濟無力維持龐大軍費的現實,改戰略擴張為戰略收縮。美國無力在東亞和歐洲兩線進取,所以一度對俄節制,重返亞太,以主要精力應對中國崛起的衝擊。

  《環球時報》報道,美國本來試圖以價值觀外交同化拉攏烏克蘭等國,鼓勵前蘇聯地區國家政治多元化、安全北約化,借此遏制俄羅斯。但如今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將直接威脅美國在東歐、南歐和中東的核心利益。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會嚴重失去安全感,恐不斷要求北約和美國加強保護力量。莫斯科若退出《中導條約》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華盛頓只好重新部署核力量、預警系統、空天防禦,需額外付出巨大軍費開支。而且若長期制裁俄羅斯,經濟援助烏克蘭,美國也會背上沉重的財政包袱。

  烏克蘭局勢與當年的阿富汗戰爭有幾分相似。當年蘇軍入侵阿富汗,顛覆美蘇在中東的均勢,標榜人權外交的卡特政府只好改向,擴大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實力。歐洲對美國的重要性更甚於中東,因此,克里米亞入俄後,美俄雖不會直接兵戎相見,但華盛頓將不得不重振美國在歐洲的威懾力量,對俄採取強硬政策,以此重建均勢,避免其超級大國地位迅速坍塌。

  而美國若“重返歐洲”,被迫對俄採取強硬政策,中國就有機會迎來一個短暫的外交戰略機遇期。面臨重組中的世界戰略棋局,中國應對的出發點在於消解華盛頓咄咄逼人的“重返亞太”戰略,為和平崛起贏得更多時間。因此,中國應在中立的大原則下,支持俄羅斯在歐洲的戰略進攻態勢。此舉有圍魏救趙的效果,將迫使華盛頓減少在亞洲的軍事存在,減輕在西太平洋對中國的戰略壓力。

  烏克蘭危機後,中國最好冷靜旁觀美俄作對。華盛頓忙於處理其他地區衝突,對中國崛起是難得的理想局面。中國可積極誘導衝突,轉移美國對華軍事投放和注意力;同時,中國可扶弱抑強,對俄挑戰美國霸權施以援手。這也是中俄准同盟的內在邏輯。中國對斯諾登事件的處理,已體現出決策者對此的認知。

  美國將戰略樞軸轉向歐洲、減少在東亞的軍事部署後,有可能更多慫恿日本在華周邊製造麻煩,但不願意看到中日關係全面破裂。中國政府將贏得更多時間改革內政、發展經濟,為最終解決中日之急爭夯實基礎。

  在韜光養晦和奮發有為之間,中國外交有第三種選擇“辯理交利”,即多出聲音、少放槍炮,謀取更大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規則制定權,鞏固經濟相互依存,在既有國際體系下追求自身利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