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情與中國夢
--解讀習近平《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講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7 00:12:21


 
  (四)確立了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關係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新世紀的三大任務之一。統一是目標,但不是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談話中說明大陸努力完成祖國統一是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其提到“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120年前的甲午,中華民族國力孱弱,導致台灣被外族侵佔。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彼時大陸也被帝國主義瓜分為勢力範圍,兩岸人民都備受欺淩。近代中國的苦難歷史表明,國家主權和領土是否獨立、完整、統一,是攸關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習近平並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孫中山先生的夙願,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夙願,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夙願。”“中國夢與台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兩岸擁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中華魂,關於振興中華的心願也是一脈相承的。台灣人民的利益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是水乳交融的有機統一體。

  習近平講話的特點

  (一)深厚的歷史觀

  習近平總書記的談話從歷史切入,不僅讚揚了台灣人民對中華文化的繼承、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堅持和對中國人身份的堅守,而且從台灣一百多年的歷史看台灣民眾與大陸民眾不同的想法和心態,以及由於不同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而產生出的不同社會心理。習近平總書記並提出以“兩岸一家親”的親情來療傷止痛、化解心結,實現心靈的契合,進而攜手同心、一起前進。

  (二)高度的戰略觀

  習近平談話將台灣的前途與中華民族的復興緊密地聯繫起來,從共圓中國夢的高度看待台灣問題與兩岸關係,高屋建瓴。當前中國正處於大國關係新一輪調整和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趨勢下的戰略機遇期,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兩岸關係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中國夢的實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談話中說到的“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

  (三)深刻的全域觀

  面對台灣問題的複雜性和敏感性,習近平總書記從大局、全域考慮,既堅持了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定性,又兼顧了在突破兩岸政治僵局上策略的靈活性。其提出為了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雙方要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對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願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有什麼想法都可以交流。”

  (四)樸素的群眾觀

  設身處地地從台灣民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千方百計地照顧和維護台灣民眾的切身利益,這一樸素的、以民為本的群眾觀也在習近平總書記在談話中處處得以體現。其以娓娓道來的方式,用台灣民眾聽得懂的語言論述兩岸情與中國夢,如其把“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比喻為兩岸關係之錨,“錨定了,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十分生動形象。而其中對台灣民眾語言的運用,如“黑水溝”、“討生活”、“出頭天”等,更顯得溫馨細膩,讓台灣民眾可以入耳入心。

  未來大陸對台政策基本走向

  (一)爭取在一個中國框架的基礎上實現兩岸政治對話

  兩岸關係發展的事實表明,堅持“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夠實現和平發展,反對“台獨”才能消除損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危險。而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向前邁進,兩岸政治對話是必經階段。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接受新華社專訪,談及對習近平總書記對台重要談話的理解時也表示“政治問題已經回避不了,解決難度更大,需要兩岸雙方以更大勇氣和信心,開拓進取,克難前行,奮力開拓兩岸關係前進的道路。”未來在堅持一個中國框架的基礎上,兩岸可就各自關心的政治議題進行對話談判。而為了減少國際因素和反對黨的阻力,兩岸也可以先授權民間機構先行對話,交換意見,積累共識,等待時機成熟,再由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就相關政治議題進行協商談判。

  (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夯實基礎

  統一戰線是現代化建設時期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聯合一切可能聯合的階層,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習近平總書記在談話中也提出“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最大程度地團結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力量,盡力將不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負面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礎

  對於各界關注的大陸是否與民進黨打交道的問題,習近平的談話雖然沒有點明,但也指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無論是誰,不管他以前有過什麼主張,只要現在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都歡迎。”對比之前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對台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台獨’,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往、對話、合作”,更加有彈性空間,更有利於爭取民進黨內的“改革派”。

  (三)深入貫徹落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政策

  從十六大政治報告對台政策中將原先的“兩個寄希望於”調整為“一個寄希望”,即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後,對台工作的著眼點由“官”及“民”,大陸對台政策的立足點就開始側重於關係台灣普通民眾的利益。兩岸關係歸根到底是兩岸人民之間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在談話中不僅深刻闡述了“兩岸一家親”的道理,最後還提出了“三個有利於”:“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辦好,使廣大台灣同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更多受益,讓我們所有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也是大陸對台大政方針中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策體現。無論出現什麼情況,大陸會毫不動搖地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政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爭取台灣民心。

  面對大數據時代,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世界競爭的新形勢,兩岸都有參與全球資源再分配的需求,兩岸民眾應在中華民族意識和中華文化情感的牽引下,傳承先人的志願,共享發展的機遇,創新形成理想合作模式,開拓國家發展的新局面,共圓中國夢。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4月號,總第19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