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中評社香港4月3日電/法國《歐洲時報》4月2日載文《習近平訪歐:實至名歸》,摘要如下:
4月1日,習近平對歐洲11天的訪問完美收官。在中國國家主席專機飛離比利時之際,身後留下一連串對“中國醒獅”的喝彩與驚嘆。盤點“習旋風”所到之處,如春風化雨,潤色開花;習近平此訪可謂實至名歸,功德圓滿。
從“名”的角度觀察,習近平此訪創造多個第一:
作為國家主席首次訪問歐洲;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造訪荷蘭;中歐建交近40年來,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問歐盟總部。在這些“第一”之“名”背後,發出了中國重視歐盟,支持歐洲一體化、致力於深化中歐關係的強烈信號。
對歐洲一體化的支持,是對歐洲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的支持;為此,習近平換回了歐洲“願加深對中國發展選擇的理解”,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對中歐戰略夥伴關係觀念的強化,對共同支持“多極世界”的確認。這一成果,賦予中歐戰略夥伴關係新的內涵,就是“實”的收獲了。
如果說,中法共同紀念建交50年,是“名”;兩國元首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前加上“緊密持久”也是名的話,雙方發表“中長期關係規劃”,就是實實在在的進步。這一極為罕見的對雙方未來長期戰略夥伴關係定位的文件說明,曾經“多變”的法國人在今天已經認識到與中國建立“長期關係”的重要性。這個實質性的進步,較雙方簽署180億歐元的大單,更有實質性。習式外交至此“實至名歸”。
眾所周知,中德貿易一直一枝獨秀,今天中德貿易額“一趕三”,是英法意三國總和。這個“實”,使雙邊關係基礎穩固。甚至長期以來,“中德戰略夥伴關係”,一直沒有添加“全面”的頭銜的需要。但此次習式外交的精彩,就在於打破了這一“成見”。
習近平以希望中德關係不限於“買賣”的表述,進一步提升兩國的政治關係。最後,兩國公報在“戰略夥伴關係”加上了“全方位”的名,使中德關係未來各領域發展空間頓時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