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原文化聯合採訪落幕 兩岸記者收獲頗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6 00:35:52


兩岸記者共同采訪黃帝拜祖大典(中評社 孫儀威攝)
 
  台灣東森亞洲台製作人張先鵬表示,此行參訪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黃帝祭祖大典與龍門石窟。在祭祖大典上,整個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他覺得非常感動,“讓我深深以作為一名中國人為榮,”張先鵬說。而龍門石窟同樣也給予了他很大的衝擊,此前,張先鵬已經去過了莫高窟和雲岡石窟,而龍門石窟的規模與大氣依然令他印象深刻。“在整個參訪過程中,我發現河南省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很多文化古跡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讓人覺得十分肅然起敬,”張先鵬說。

  台灣狸貓電台採訪主任林輝雄表示,從文革之後,中國大陸對於古跡的保護越來越重視。佛教作為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各地對其都在進行非常用心地在保護,“讓我們能了解到中華文化的根在源遠流長。根深木才能夠茂,源遠流才能夠長,”林輝雄說。同時,林輝雄也提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關係問題。他認為,“返本才能夠開新”,傳承傳統文化與開創現代文明並不衝突,反而,“要先抓緊根部,因為現代都是從根裡面發展出來的。把根抓住了,枝葉才不會掉。” 

  台灣《聯合報》大陸巡回特派員王玉燕表示,她本人對宗教文化非常感興趣,前幾天她剛好才看完大陸女作家桐華的《曾許諾•殤》與《長相思》,裡面講了很多關於伏羲、黃帝、炎帝等上古之神的故事,而這幾天親身參與了黃帝拜祖大典並參觀了太昊伏羲陵等名勝古跡,讓她覺得十分感動。“這種宗教文化的旅程可以讓兩岸雙方完全沒有隔閡,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也不會想到什麼敏感的問題,”王玉燕說。

  台灣《天眼日報》特派記者田進江表示,“來了就一定要報道,很難得來這裡看看!”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題部主任王思蘅表示,這次給她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太昊陵和中岳廟。在參訪了太昊陵祭拜伏羲氏之後,她心裡覺得特別感動,這是她第一次於清明時節在太昊陵參拜人文始祖伏羲。“作為一個文化傳播者,對於一個新聞工作者,我們對文化的傳播還是不夠的,”王思蘅說,“我覺得這種活動特別好,也特別有意義,能夠讓更多中華民族的子孫了解自己的始祖,而且,祭拜祖先既能增強自己的使命感,也能增加自己的責任感,我有責任去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兩岸關係》雜誌記者施琅表示,在這次活動中,兩岸記者共同採訪了很多河南著名的歷史名勝古跡,感受到中原文化“沉澱得還是比較深的,感覺非常震撼,兩岸中華兒女同根同宗,如果能把中原文化加以宣傳,肯定能夠加強對岸人民的文化歸屬感,對於促進兩岸和平統一也是很有幫助的,”施琅說。

  河南電視台記者柴政表示,作為本地的記者,這次行程給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動。“我的感動是來源於台灣同胞的感動,因他們的感動而感動,”柴政說。他舉例稱,當他在龍門石窟採訪台灣狸貓電台採訪主任林輝雄時,林輝雄告訴他,來到龍門石窟,就有一種家的感覺,“林老師對我說,‘感覺特別踏實,回到河南之後就感到回到家裡一般,飲水要思源,’”柴政說,“作為河南本地人,聽到台灣同胞這樣說,自己自然而然地就會為他們這種情感所動容!”

  同時,柴政認為,此次的主要參與者是記者,通過記者的文字、圖片以及視頻,可以讓更多台灣同胞認識大陸,也了解悠久的中原文化,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台灣同胞來到大陸,“這樣對於兩岸交流是很有利的,”柴政說。

  (後方支援記者:楊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