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奉化塌樓:誰為樓盤“質量報復期”買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11:34:11


 
  這種不中用、不正常的質量隱患是如何產生的呢?

  先天不足:當年設計、建設上就存在諸多的質量隱患

  前述建築結構專家就表示,那個時候房屋設計都是在照搬蘇聯的經驗,尤其是計算公式上是直接翻譯過來的,再根據國情套用。一半科學計算,一半憑經驗。如此套用尤其不適合南方的建築,因為砂漿強度是不一樣的。而設計中自然環境的影響也常常被忽略。

  設計之外,建設也是個大問題。首先是建築材料,比如奉化倒塌居民樓之前的檢測報告就顯示墻體強度、梁柱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其次就是施工問題,80、90年代,市場經濟剛起步,大量樓宇被建造起來,然而規範標準體系跟不上建設速度,很多建築工人甚至來不及學習建築常識,就從稻田直接上了腳手架。另外還有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局限,所以建築質量很容易就出問題。

  後天失調:當年的設計跟不上人們的需求,改裝中往往又進一步加劇質量問題

  80、90年代房子的設計很難跟得上人們不斷增長的生活需求。舉個例子,很多老房子當年就沒門廳。所以,不管是買了老房子,還是一直住的人,幾乎都有大裝大改的需求。然而那個時代的房子幾乎都是磚混結構,受力在墻體,承重墻是萬萬不能被破壞的。往往裝修過程中,卻亂來。奉化這棟樓房先前做的檢測報告就提到,“部分業主幾經轉手和裝修,對房屋進行重新改造,承重墻拆除後沒有補強處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