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亞洲反思甲午:國家之敗不只怨軍隊無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6 09:27:46


 
  四、國運

  劉亞洲: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認為,它同時還是民族之幸。因為在這場戰爭之後,一個奇妙的瞬間誕生了。在這個瞬間裡,歷史向古老的中國打開了另外一扇門。

  記者:為什麼這麼說?

  劉亞洲:甲午戰爭的失敗導致了中國人群體意識的覺醒。甲午戰爭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梁啟超曾有過入木三分的評論:“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始。”從準確意義講,不是鴉片戰爭,而是甲午大敗才是中國人真正睜開眼睛看世界的開始。甲午戰爭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發生。甲午年6月,時年28歲的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指出器物層面改進不足以勝西洋,結果不被采納。3個月後,黃海兵敗。同年11月,檀香山興中會成立。次年2月,香港興中會成立。興中會就是同盟會的前身。同盟會成立幾年後,清朝被推翻。1919年因為不滿日本強加給中國的所謂“21條”,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正是在這個運動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中國歷史開始了偉大的轉折。

  毛澤東出生在甲午戰爭前一年。鄧小平出生在甲午戰爭10年後也就是日俄戰爭的當年。他們的青年時代,正是甲午風雲掀起的巨濤對中國近代史衝擊最猛烈的時代。啟蒙、自強與救亡,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他們的思想上一定有深深的甲午烙印。他們肯定從來不曾忘記甲午。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在談到中印領土爭端時說過“不能做李鴻章”的話。1982年,面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不願把香港歸還中國,鄧小平說:“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正是在這兩位偉人手中,中華民族獲得了復興。

  記者:還沒有人從這個角度看甲午。

  劉亞洲:從另一個意義上講,我們還應當感謝日本。毛澤東就講過類似的話。1956年,毛澤東在與訪華的日本前陸軍中將遠藤三郎談話時說:“你們也是我們的先生。正是你們打了這一仗,教育了中國人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打得團結起來了。所以,我們應該感謝你們。”日本是一個有特點、有優點的對手。中國是日本最早的老師,日本是中國最新的老師。沒有甲午一役,中國還不知道要再沉睡多少年。

  馬基雅維利有句名言:“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造槍炮,而在於能夠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中國共產黨在當代最偉大的歷史成就之一,就是再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也正是這群有信仰的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了甲午戰爭失敗的陰影。抗日戰爭中,他們不僅徹底戰勝了日本侵略者,還在第二個甲午年到來之際,打勝了一場抗美援朝戰爭。這似乎是一個宿命。當年的甲午戰爭,因朝鮮而起。抗美援朝戰爭,又回到了60年輪回的原點,這一仗不僅挽回了中國軍人自1840年以來屢戰屢敗失盡的顔面,而且為民族復興提供了重要心理支撐點。這是毛澤東的大手筆。薩鎮冰曾是北洋水師的管帶,劉公島鏖戰時,夫人來探望。薩鎮冰說:“這裡是什麼地方?今天是什麼日子?告訴她就當我死了,叫她速回!”夫人垂淚而歸,不久就去世了。薩鎮冰後來重建民國海軍,解放後還當過中央軍委委員,但終身沒有再娶。他在抗美援朝勝利後欣喜若狂,寫下了“終有揚眉吐氣天”的詩句。去世前還贈詩毛澤東:“尚望舟師能再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人真正開始正視中國並試探與中國建立邦交,自朝鮮戰爭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