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歸”從政越來越少:當公務員不划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0:00:39


 
  這個中加合作項目最終被定位在對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市長級幹部培訓上,許多市長第一次了解了“資本主義”是什麼樣。王輝耀曾陪一位市長參觀多倫多和溫哥華的股票市場,這位市長感慨:“看來資本市場不是一個姓資姓社的問題,而是大家都可以用的載體。”有一次,一位副市長對多倫多滿大街跑的韓國汽車,而且售價只有五千多加元感到不解。王輝耀解釋:“因為韓國是GATT(即如今的WTO)成員,在加拿大售車享受關稅優惠。”

  最早中共幹部出國主要是短期考察,主題多以經濟領域為主,出國官員也大多是國有大型企業負責人或者主管經濟的官員。上世紀90年代,中共十四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口號後,中組部組織了1000名左右的地市級幹部到香港學習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律、證券、房地產等知識,如今的香港特首梁振英當年還擔任過授課教師。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也曾培訓過大批中共高級官員。1998年,在時任中組部領導支持下,“新世界哈佛高級公務員培訓項目”啟動。按計劃,每年肯尼迪政府學院會接納20名中國政府高級官員來此接受培訓。其中4至6名官員參加一個學期的中長期培訓,其他成員則參加4周的短期培訓,全程英文授課。

  此後,大量中國高級官員到肯尼迪政府學院進修,官方履歷顯示,國務院副秘書長汪永清、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等,都曾經在哈佛大學接受培訓。

  “出國花那麼多錢,當公務員不划算”

  目前體制內的“海歸”官員主要分兩種:一類是在國內從政並取得一定成就後,被選派到海外留學或培訓;另一類是先出國留學,學業有成後歸國從政。

  當下中國有海歸背景的官員趨向第一類。困擾中國海歸人員進入體制內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體制屏障。依照正常程序,必須參加國家公務員統一考試。

  從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碩士畢業的小姚(化名)就有類似遭遇。小姚出國前曾經在計生系統實習過,從英國回國後,她通過熟人介紹,進入國家衛生計生委下屬的一個基金會工作,“通過了考試,還順利地解決了北京市戶口”。

  基金會只是事業單位,由於國家衛生計生委機關缺人,她又意外地被借調到國家衛生計生委一個司做文字工作。“我主要負責給國家領導人寫稿子。”小姚的工作內容還包括撰寫給國務院的請示報告,“其實是挺有意思的。”

  小姚還屬於基金會的事業編制,若想轉入公務員體系,必須在原基金會熬到副處級以上。為了盡早解決編制問題,2013年底,小姚參加了一次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得很差。”小姚說,像她這樣的海歸,習慣了做雅思考試那種直來直去的邏輯,“完全適應不了國情,很難通過考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