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舌尖2》導演否認抄襲BBC:應該是致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09:58:14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過了一個周末,顯然吃貨們還不能夠從上周五晚上的美食紀錄片中緩過神來。《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雖然剛剛開播了一集,但是已成功帶起了舌尖效應:銷售西藏林芝的野生蜂蜜網店主打野生蜂蜜,片子播放過程中就收到120多單;銷售四川煙熏香腸的網店,近1個小時收到了104位買家1-5包不等的訂單;片中提到的三門灣望潮近1個小時賣出了約78斤。不過在掀起美食熱潮的同時,吃貨們開始對《舌尖2》挑刺,認為本季美食太過“廉價”,而且攝制組爬上10層樓高的樹上偷蜂蜜嚴重破壞蜜蜂生態,籌備了兩年的《舌尖2》更陷入了各種抄襲傳聞。究竟真相如何?昨天記者向攝制組、導演乃至各路專家一一證實。

  “入選都得是老百姓常吃的”

  所有人都還記得《舌尖1》第一集中,那個炭烤鬆茸嗞嗞作響的畫面,勾起了吃貨們多少口水。相比第一季中那些動輒成百上千的原料不同,吃貨們發現《舌尖2》中間的食物雖然仍舊引人垂涎,但是似乎都很“廉價”,似乎沒法給人驚艶的感覺。

  確實,第一集中的蜂蜜、小花菇都隨處可以買到,就連片中所說釣捕有些麻煩的跳跳魚,在《舌尖》指定電商上的銷售價格也不過30餘元。《舌尖2》真的變廉價了嗎?“其實這也正是我們要給觀眾帶去的感覺。”總導演陳曉卿解釋,入選《舌尖2》的食物得符合幾個條件,“首先是健康,從健康角度老百姓愛吃。還有就是要相對日常,更多的人都能夠吃到。”

  據各分集導演向記者透露,陳曉卿在給大家布置任務的時候,首先就說了入選的條件,“只拍50元以下的食物。”不僅如此,就連拍攝時所選的交通工具,也有規定,“必須是公共交通工具,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信息,了解當地百姓的故事。”

  “那狗熊就成蜜蜂天敵了”

  《舌尖2》最大的特點就是改成了周播,而改變播出方式的最首要條件就是吸引人。《舌尖2》第一集開篇就用西藏小夥白馬為弟弟采蜜而徒手爬上10層樓高的樹,讓吃貨們在咽口水的同時也心跳加速。看完之後,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采蜜過程,破壞了當地的樹木不說,也導致野蜂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