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廣州曬三公 部份會議一天花數十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2 09:16:25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廣州市41個本級部門及下轄區在政府網站上公開20 14年部門預算時,除“三公”經費外,不少還將會議費單獨列入。廣州市本級各部門會議費預算總額巨大,相當於“三公”經費的近一半。作為全國首個主動公開公議費的地方,廣州做法受到社會讚許。但在“賬目”中,一些區縣、部門一年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的會議費,有的甚至平均每天一會,一天要花費數十萬元,引發了不少爭議。

  一個區一年花費2800多萬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廣州市花都區2014年預算曬出的會議費是2850萬元。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據此估算,如果按一年250個工作日計算,每天的會議費超過11萬元。這到底要開多少會?又或者這些會到底得有多豪華?

  自去年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不少地方紛紛表示要改進會風、削減“文山會海”。據廣州市紀委監察局今年1月在新聞發佈會上披露,2013年全市會議經費與2012年相比下降52%。

  但記者發現,從公佈的預算安排中,個別部門的會議費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逆勢上揚”。記者從廣州市政府官方網站看到,在41個政府部門中,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的會議費增長了4倍多、廣州市外事辦的會議費增長了1.1倍。此外,廣州市公安局、教育局、人社局、工商局、外事辦5個部門的會議費預算均過千萬。

  花都區因2850萬元的會議費被韓志鵬調侃為“星際會議”。根據《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中央國家機關召開的三、四類會議每人每天不超過450元,規模分別不得超過150人和50人。據此測算,花都區每天有200多人在開會,顯然超過中央國家機關三類會議的規模。

  而根據廣州市會議費有關管理規定,包括食宿在內每人每天的會議費不得超過280元。如果在當地開,無需住宿,會議費則按每人每天80元的標準。按照280元最高標準,每天參會人數則高達407人,比國家召開的二類會議規模還要大。

  “會議費”還隱藏著什麼?

  花都區在給記者的書面答覆中回應稱,由於對會議費預算編製口徑理解不統一,將部分培訓費列入了會議費預算。但到底有多少培訓費被“打包”進會議費卻沒有交待,只是舉例稱,區教育局列了200萬元培訓費進入會議費。

  廣州市教育局回應,其下包含66個預算單位、人多會多。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回應,因統計口徑調整,將此前列入專項的戰略性主導產業資金中的費用列入部門預算,導致會議費飆升4倍。

  這些回應雖然看起來似乎可以“自圓其說”,但還是反映出預算科目管理的混亂。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認為,根據《2014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會議費與培訓費分屬不同科目,不應混為一談。雖然不排除有些培訓的形式與會議相似,有的會議藉著培訓召開,造成經費混淆,但這一問題恰恰說明當前預算管理的鬆懈,支出隨意、混放的現象非常突出。

  “一項支出超了,就放進其他科目,這種做法在實際操作中很常見。”廈門大學會計系教授傅元略坦言,因為經費突破標準,必須要向人大報告,經人大批准,為避免這樣的程序,一些單位會把超出部分放入其他科目,魚目混珠,減少麻煩。

  記者採訪發現,在中央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下,公務接待的口袋越扎越緊,大張旗鼓的吃吃喝喝明顯減少,但隱蔽的吃喝行為仍在繼續,不少就藏在“會議費”的“賬單”里。廣州市一名在機關辦公室工作的幹部告訴記者,如今,有單位將一些集體外出活動列入會議費支出,在一些定點酒店接待,票據也是走會議費。

  根據預算安排,廣州市本級各部門2014年會議費總額2.26億元,比2013年的2.9億元下降超過22%。本年度的“三公”經費總額為4.79億元,與公眾已經關注多年的“三公”經費相比較,可以看出,會議費是名符其實的“第四公”,而且額度相當大。

  為什麼會議費會膨脹成“第四公”?蔣洪認為,眼下,人們對“三公”消費越盯越緊,一些招待經費就被作為會議費掩蓋起來,藉著開會的名義繼續進行。而會議費這一科目的設計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對其含義、口徑加以梳理,“否則真會變成一個‘筐’,什麼都可以往里裝”。

  一名財政部門的幹部也向記者透露,哪筆支出放在哪一項,各部門單位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即便是業務部門也很難從龐大的數據中審核出來。

  深圳市公共預算觀察志願者吳君亮說,不排除有的地方在會議費中開支吃喝賬,這在過去也有案可查。在額度相當於半個“三公”總額的情況下,要防止有的地方借會議之名繼續行吃喝之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