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專家:警惕對民族復興中國夢的誤導曲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4 00:53:02


 
  總之,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堅持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從而避免跌入新自由主義陷阱。
 
  三、中國夢不是“普世價值”夢
 
  西方“普世價值”打著“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的幌子,宣揚這些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人類共同價值觀,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實,這種“普世價值”不過是人們的美好幻想而已。
 
  價值和價值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決不能混為一談。價值是在人類社會實踐中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的客觀關係,具體到社會生活中,價值就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利益的實際滿足關係。一個事物作為客體能滿足主體的利益需要,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事物有價值。通俗地說,價值就是利益。而價值觀是人們對世界本體(存在)之間的客觀關係的認知,通俗地說,價值觀就是人們對某個事物可能有用或者無用的感覺和認知,是價值事實的反映。這種反映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假的。人們有時會一廂情願地希望滿足自己的一切利益需要,但由於資源的稀缺性,人們的利益需要只能得到一部分的滿足。當前,我們的世界在整體上還是階級社會,階級分化依然存在,因此,普遍適用於所有國家、民族和階級的“普世價值”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個良好的願望而已。
 
  “普世價值觀”的基礎在於人類共同利益,如果缺乏共同利益的支撐,“普世價值”只能作為一種美好的願望或幻想而存在(例如關於“世界大同”及各種烏托邦的追求),不具有真正的意義。因此,“普世價值觀”只能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價值觀。人類共同利益的出現需要形成真正的人類共同體,真正的人類共同體存在的社會將是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自由個人的聯合體”。在此之前,我們只能為建立這種聯合體創造條件。因此,不能把價值和價值觀混為一談,更不能浪漫地把虛假的“普適價值觀”當成普適性的價值事實。
 
  西方推崇“普世價值”的背後,有著鮮明的政治取向和價值取向:宣揚普世價值的人崇拜和迷信西方的資產階級抽象的價值觀念和基本制度,主張資本主義是人類“最終制度歸宿”。鼓吹“普世價值”的實質是淡化意識形態,意圖實現“非意識形態化”。“‘非意識形態化’的結果是抽象人性論的泛濫。把社會矛盾的最終解決歸結為抽象人性(良知、愛、同情心、容忍等),把人性不僅視為超階級、民族、歷史階段的抽象存在,而且視為可以創造一切‘奇跡’的神奇力量(例如可以改變物種本性,使‘狼愛上羊’一類)”。(侯惠勤:《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第二次戰略性飛躍》,《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7期)淡化意識形態的本質是把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中性化、普遍化、神聖化、絕對化為超階級和超時代的所謂的“普世價值”,然後用所謂的“普世價值”來置換資本主義價值的概念,從而用資本主義價值觀來取代社會主義價值觀,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取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實際上,“普世價值”與資本主義價值是同義但只是採用了不同表達形式而已。
 
  儘管“普世價值”總是打著“人類文明”、“世界文明”的幌子,但是其目標非常明確,一是在理論上消解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理想,以歷史終結的名義確立資本主義在道德和價值上的制高點。二是在方法論上消解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其最終目的是按照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模式全面顛覆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根本改變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普世價值”通過鼓噪“民主憲政”,從政治體制改革打開“突破口”,實行“全盤西化”,改行資產階級多黨制,走所謂的“憲政之路”,從而使共產黨放棄領導權,顛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警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