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香港《蘋果日報》終日以“膻色腥”的報道手法嘩眾取寵,早令市民不齒,近年銷量大跌,步入窮途,卻妄圖諉過於人,昨日竟稱特首梁振英逼商界抽其廣告。然而,向來將造謠當作家常便飯的《蘋果》明顯缺乏事實根據,通篇消息來源語焉不詳,均為“政界人士”、“據了解”、“據說”等模糊用詞。對於這種無中生有的報道,行政長官辦公室回復清楚表明,“絕無此事”。多名立法會議員都表示未曾聽聞有關事件,批評報道無實質內容,不應嘩眾取寵。大公報記者 冼國強
《蘋果》昨日以大篇幅報道污蔑梁振英逼商界抽其廣告,打壓新聞自由,但通篇敘述均極為“飄忽”。文章一來就稱“有政界中人透露”,梁振英“暗示”《蘋果》是反動傳媒,“似”有意向商界施壓。除此之外,《蘋果》找不到有關梁振英的直接證據,便在定義極為模糊的“梁粉”之上做文章,稱“有梁粉”提醒商界不應在《蘋果》賣廣告;“有梁粉”在討論發售債券的安排時,對政府在《蘋果》落廣告有微言雲雲,將各種坊間傳言盡數與梁振英扯上關係。
廣告量降諉過於人
《蘋果》拐彎抹角隻為將自己廣告數量下降的原因諉過於人,聲稱“據了解”,梁振英早前曾約見旅遊業界人士,提及有本地報章報道偏頗,又鼓吹“佔中”等傷害社會的行動,旅行社不應該在這些報章賣廣告助長其氣焰,從而得出“特首的落廣告禁令明顯是針對《蘋果》”的結論。但諷刺的是,《蘋果》欲借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之口,印證梁振英針對其“抽廣告”一說,卻不料禤國全表明“未曾受壓禁止在其報章落廣告”,反而印證了其造謠毫無事實依據,純憑臆測。按理與其觀點不符的內容便不會採用,但由於禤國全隨口讚了《蘋果》兩句,故即使觀點相背,《蘋果》亦照出不誤。
議員籲勿嘩眾取寵
對於《蘋果》無中生有,進出口界立法會議員、民建聯的黃定光表示,自己沒有聽說講過梁振英有向業界施壓,認為有關指控隻是部分別有用心的人有意而為之。他說:“可以說是不可能有這樣的事情。當下社會資訊流通這麼快,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事情,消息是不可能被隱瞞過去的。我相信行政長官亦不會這麼傻,去做這樣的事情。”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則表示,看過有關報道,但他從未聽過有關傳聞。姚思榮直指,傳媒報道不應嘩眾取寵。
抹黑造謠 不遺餘力
為刺激銷量,《蘋果日報》終日嘩眾取寵,屢次捏造新聞,造謠傳謠,在攻擊政府方面,更是不遺餘力。由董建華到曾蔭權,再到現時的梁振英,對曆任特首,《蘋果》都不斷作出針對公職人員及政府的惡意報道,甚至是虛假消息,以求打擊政府威信。
去年10月,《蘋果》以牽動香港人心的菲律賓人質事件作招徠,故意引述菲律賓報章指梁振英同意將菲律賓人質事件“放下”(put behind)的不實報道,配合反對派和不明真相網民群起攻之。對此,梁振英隨即作出反駁,指有關報道“斷章取義”。其後,菲律賓總統府亦不得不出面澄清有關報道不準確和不完整,才還原事實真相。
同月,《蘋果》又以“超乎異常的想像力”引述所謂“消息”稱梁振英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面時指“梁振英與王光亞見面時有談及發牌風波”,又說王光亞“對梁處理手法不滿,責成梁要妥善解決今次事件”雲雲。梁振英隨後會見傳媒時,直接駁斥“絕無此事”,強調“我沒有提到,王光亞主任或者任何的與會者都沒有提到,更加不存在所謂的責難這件事”。
去年1月,本港《蘋果日報》以頭版頭條報道稱,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於閉門分享會上聲言“歧視新移民”。林奮強即日便以錄音力證清白,他當時說的是“我完全唔係歧視新移民”,與報道內的“我完全係歧視新移民”恰恰相反。鐵證如山下,《蘋果日報》承認報道出錯,“認衰”向林奮強鄭重道歉。香港報業評議會亦首次以“失實報道”公開譴責該篇報道,屬該會最嚴厲懲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