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面臨第三次歷史性的選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3 00:17:22


 
  安倍要把日本帶到哪裏

  安倍是日本具有濃厚鷹派色彩的右翼政治代表。他上台後在政治上積極推行一條右傾路線:一再散播言論要否定對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表示反省的“村山談話”和有關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帶頭參拜供奉有日本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竭力散播“中國威脅論”,攻擊中國“要掠奪他國領土”;公然否認中日邦交正常以來兩國領導人關於擱置釣魚島爭議的默契;挑動東盟與中國的關係,妄圖構築所謂“自由與繁榮之弧”以圍堵中國;積極推動修改或“重新解釋”和平憲法,以解決所謂“集體自衛權”問題,也就是打破憲法規定的自衛隊只能用於自衛,不能向海外出兵的規定;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代替原來基本上禁止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以促進“防衛產業”的發展,並向一些周邊國家輸出武器。

  安倍這樣做究竟意欲何為?有一種看法認為,安倍正在把日本推上軍國主義道路,有的甚至認為“軍國主義已借屍還魂”,日本現已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現在日本的情況類似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前和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前的情況。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不符合實際的。今天日本不可能重走軍國主義老路。軍國主義就是把國家完全置於軍事控制之下的法西斯獨裁政權和一切為了侵略擴張的黷武思想和行動。日本走軍國主義老路就是要廢除和平憲法和戰後建立的議會民主制,建立以軍人為核心的法西斯政權,這在今天的日本是不可想像的。日本人民決不會同意這樣做。統治集團的主流、財界也不會贊同。日本戰後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取得很大成功,發了大財。那些大財團、統治精英們覺得,不搞侵略也可以做生意,投資,賺大錢,何必回頭走那條曾讓自己碰得頭破血流的老路呢?而且日本如搞軍國主義,必將遭到國際社會包括美國的堅決反對。所以,在日本鼓噪軍國主義的人只是極少數,成不了氣候。

  冷靜分析,安倍推動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並主張修改和平憲法,主要還是為了加速推進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過程,使日本不僅是經濟強國,而且成為政治大國、軍事大國,以加強日本的戰略地位,為日後美國在亞太的勢力逐步削弱、收縮的情況下(在世界多極化日益發展的形勢下這看來是個必然的趨勢)與中國爭奪亞太地區領導權做準備。日本沒有能力遏制中國,但日本也決不會甘心做“小三子”,必欲與中國一爭雌雄,至少要爭一個並起並坐的地位。這說明,安倍正在改變和平發展的路線,走霸權主義的道路。日本工業發達、技術先進,軍火產業潛力巨大。日本具有製造核武器的條件和能力,如果獲得製造核武器的自由,日本在很短時間裡就可以造出核武器,這不是什麼秘密。日本如在右翼掌控和朝野對戰爭罪責缺乏認識的情況下,擺脫和平憲法的約束大規模發展軍事力量,必然構成對亞太地區甚至世界和平的威脅,人們不能不提高警惕。

  安倍路線不符合日本利益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國土狹小而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島國,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歐盟、北美等區域性經濟集團形成的今天,日本只有與中、印、韓、東盟等國家、地區合作,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才能使自己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而與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的合作無疑是關鍵性的。要與中國搞好合作,就必須遵守《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的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和《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宣言》四個政治文件。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明確規定雙方不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也反對其他國家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稱霸是堅定不移的原則。中國在周邊地區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友好政策,無意也不會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但也堅決反對日本謀求霸權。日本如走霸權主義道路中日就無法很好合作。中日兩國經濟相互依存、互補性強。2012年兩國貿易就達到3340億美元。日本向中國的出口是日本經濟近年擺脫20年來經濟低迷的重要因素。許多日本的高科技產品,包括高精機器元件、環保技術,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日本如不謀求霸權,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則中日兩國在政治上並無根本的利害衝突。兩國之間存在競爭,這不奇怪,但完全可以是良性的可控的競爭。釣魚島主權爭議、東海海洋權益爭議,從兩國關係的全域來看,還是屬於局部性質的利害矛盾。只要日本承認並遵守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以及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磋商過程中關於擱置釣魚島爭議的默契,矛盾就可以得到緩解。中日雙方都聲稱對釣魚島具有不可爭辯的主權,兩國間在對島嶼主權存在爭議是明擺的事實,而日本恰矢口否認爭議,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安倍要修改和平憲法,推動日本走上霸權主義道路並不容易。安倍及其內閣成員的否認戰爭罪責、參拜靖國神社等言行,遭到國內外輿論的譴責,包括美國官方的批評、質疑;在內外壓力下安倍內閣不得不收回其某些錯誤言論。安倍推動修憲以解禁集體自衛權遭到國內多數民眾的反對,困難重重。安倍的政策損害了日本的經濟利益,2013年日本外貿出現了赤字。日對華出口貿易已連續兩年下降,2013已為韓國超過,失去其對華第一出口大國的地位。財界擔心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有潛力的市場,對安倍的政策不滿。安倍上台並非由於其右翼主張,而是由於其經濟政策迎合日本民眾急欲擺脫經濟長期低迷、停滯的願望。安倍的經濟政策雖然暫時刺激、推動了日本的經濟復蘇,但能否持續起作用是個問題。日本公共債務沉重,安倍內閣增加消費稅以緩和矛盾,但增稅必然影響民間消費,再加上出口長期不振,勢必影響日本的經濟復蘇。安倍的執政正面臨嚴峻考驗。

  從長遠來看,相信日本人民必能作出正確的選擇。日本終將走和平發展、與地區經濟加強合作融合的道路。安倍內閣的右傾路線,只是一個短暫的插曲。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6月號,總第198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