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戰略須重視宗教 但不必視為洪水猛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7 00:21:20


 
  最後,儘管美國主要依靠法律與社會力量來管理宗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忽略宗教;恰恰相反,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宗教,並有清晰的宗教戰略。對美國來說,管住教派不讓他們鬧事不過是一個較低層次的目標,其宗教治理的戰略目標錨定在利用基督新教來塑造國民性並增進國家認同。雖然美國憲法強調宗教平等,不立國教,但它在制度設計上獨厚基督教,以至於維基百科稱基督教是美國“隱性的國教”。這並不是誇大其詞。托克維爾早就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像美國那樣,基督教對人的心靈保持如此巨大的影響。”最初乘坐“五月花”號來到新大陸的清教徒自視為上帝的選民,美國乃是受上帝祝福之地。儘管法律上沒有明載基督新教的超然地位,但美元上清楚地寫著“我們信仰上帝”;美國國歌唱到“上帝祝福美國;美國的“愛國誓詞”則有這樣的內容:“我宣誓效忠美利堅合眾國的旗幟以及它所代表的共和國,一個國家,歸上帝主宰”;美國總統必須手按《聖經》宣誓就職,其就職演說中也必提及上帝。所有這些都表明基督新教就是美國的立國之本,也是塑造美國國民性的精神之源。這話很多人想講卻不敢講,只有坦率的亨廷頓在《誰是美國人》一書中大談特談。在他看來,文化多元主義的盛行,尤其是信仰天主教的拉美移民的湧入,嚴重挑戰了新教文化,美國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若不大力捍衛和發揚新教文化,國家就會有分化、衰落的危險。很顯然,美國政府非常善於利用宗教促進國族認同並為其政權提供合法性,其宗教觀可以概括為“獨尊新教,多元平衡”。

  台灣地區的宗教治理

  早期的國民黨基本沿襲了明清時期的選擇性管制模式。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基本沿用其統治大陸時期所採取的管理宗教的政策:民間信仰被視為“迷信”,是“移風易俗”的對象;官方認可佛教、道教的地位,扶持“中國佛教會”和“中國道教會”管理宗教事務;傳統的教派和一些新興宗教因具有嚴密的組織且行事秘密,台灣當局非常擔心它們具有政治上的野心或“陰謀”,因此予以打壓。曾經受過國民黨壓制的宗教團體包括一貫道、統一教會、創價學會、新約教會、生長之家、世界救世教、真耶穌教會、耶和華見證人等。這是典型的“以國家為中心的選擇性管制模式”,其治理方略可以概括為壓制某些宗教,扶持另外一些被認為是“靠得住、信得過”的宗教團體。該模式往往對宗教進行“政治化解讀”,重點關注宗教團體是否具有“政治野心”,由警察和情治機構實施控制。下文將闡明,選擇性管制模式的兩種主要方式,扶持與壓制,都會產生一些事與願違的後果,從而導致宗教管理處於事實上的無政府狀態。

  一、打壓宗教能奏效嗎?

  “選擇性管制模式”帶有明顯的“對手思維”痕跡,即把某些宗教團體視為潛在的威脅,因而予以打壓。但是打壓能控制住宗教嗎?1874年,恩格斯談到當時僑居倫敦的公社布郎基派流亡者發表的著名宣言時,認為他們大聲疾呼向宗教宣戰是一種愚蠢的舉動,指出這樣宣戰是提高人們對宗教的興趣、妨礙宗教真正消亡的最好手段。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壓制並不能減少新興宗教的數量,西歐比美國在管制新興宗教方面更為嚴格,但是西歐每萬人的新興宗教數量高於美國。壓制也不會妨礙宗教發展,也不會降低人們的宗教熱情,只會導致宗教紅市、黑市和灰市的產生,使宗教管理的任務更加艱巨。在筆者看來,壓制會產生一些有利於宗教增長的非預期後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