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央最高學習班細節揭秘:備課耗時3個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0 09:49:47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中共中央集體學習,作為中共最高規格的思想交流形式,被廣泛關注和解讀。但是,講師備課要過哪些關?最高學習班的現場如何?這些鮮有報道。為此,記者採訪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講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湛,為讀者揭秘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細節。

  為防意外曾設兩名講師

  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主題涉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理論等眾多方面,講師大多是學界和社會公認在該領域素有研究和富有成果的學者,也有在政府部門長期工作並有突出貢獻的領導幹部。具體到請誰做講師,通常由中央辦公廳和政策研究室協調有關部門、高校或研究院所來確定。

  講師的數量有講究。郭湛說,以前每次學習要有兩名講師,且出自不同的單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許還有防備出現一人因故不能到場的考慮。“中央辦公廳在送講師去講堂時,明確要求兩人不能同乘一輛車。就是說,萬一有車出現意外事故,一人不能到場,另一個人可以代他完成講解任務。”

  但自政治局集體學習以來,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意外”。從2014年初起,改為每次學習安排一名講師。對此,郭湛認為,這樣雖然加重了一人的工作量,但卻節省了兩人之間協調統一所需的時間成本。

  五大環節錘煉講稿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郭湛與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合講“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他們備課時間3個多月,經歷5個環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