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學者:台灣中華姓氏文化烙著對祖國的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2 10:59:51


 
  戚嘉林認為,中國人的族譜除了聯繫其與先祖的綿延血緣關係,維繫家族成員的宗親關係,聯繫與原鄉的同宗家族關係,甚至跨越省籍與外省同宗聯結,進而孕育強烈的國族認同。

  日據時期,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島內就發生70多件反日事件。日本警憲秘密蒐集的台灣輿情顯示,許多台灣民眾言談中都很自然地視祖國是中國,這令日本殖民當局觸目驚心。

  為了切斷台灣人中華姓氏與祖國故土的聯結,日本殖民當局千方百計同化台灣人使之成為日本人。他們發動“皇民化運動”,其中更改台灣人姓名運動就是其中重要的環節。1940年2月11日,日本政府從這一天開始要求台灣人改用日本姓名。

  面對殖民當局的重重壓力,台灣人極力抗拒更改姓名運動。比如1941年1月,台北呂氏宗親舉行懇親會商討更改日式姓名事宜,決定將呂姓改為“宮本”,因為“宮”字下部即為“呂”字,以示不忘姓氏源來。其他如黃姓改為“廣田”或“橫山”、江姓改為“江元”等。

  此外,也有以祖先堂號充作姓氏者,例如吳姓改為“延陵”、陳姓改為“穎川”,黃姓改為“江夏”、張姓改為“清河”。

  即使在日人的大力推動下,還是有不少台灣精英人士堅決拒改姓名,改用日姓者也大多遭人白眼,例如在鄉下更改日式姓名者往往受到全村人的譏笑。因此,截至1943年11月底,台灣人更改姓名者合計共12萬6千多人,僅佔當時台灣總人口的2.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台灣回歸祖國懷抱,台灣人立刻回歸祖先的中國姓氏。對於光復後台灣又回到中國化的社會,日本人寺奧德三郎感嘆:“日本開拓五十年之文化,已在一夕間化為昨日之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