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黃清賢:強化民族凝聚力 建構兩岸共同命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9 11:25:04


黃清賢在研討會現場發言(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武漢6月29日電(記者 王永雪 黃蔚)成功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黃清賢今日在武漢大學舉辦的“甲午戰爭雙甲子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兩岸關係除了要環顧歷史上兩岸中華民族血脈相連外,更需要在現有時勢環境下,採取更有宏觀與遠見的實現途徑,強化兩岸中華民族的群體凝聚力,建構兩岸共同命運,實現“兩岸一家親”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黃清賢指出,甲午中日戰爭,改變兩岸的共同命運,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的中國對日抗戰勝利,使得台灣與大陸走回共同命運的政治連結,中華民族重現共同復興的發展契機。

  黃清賢表示,建構兩岸共同命運,必須先了解民眾對於共同命運的認知。不論是民族認同或國家認同,皆已逐漸下降,共同命運的認知愈來愈疏離,因為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兩岸分隔造成各方面差異、中國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以及從小教育養成的去中國化,這些建構性認同的作為,已讓生活在台灣的民眾,漸次被建構出屬於自己民族的“想象”共同體。

  黃清賢認為,若兩岸的中華民族認同不要繼續被異化,除了本質性認同的歷史血脈必須被強調之外,建構性認同的兩岸共同命運更需被凝聚,建構出更符合兩岸現況想象的中華民族共同體。長久以來的分離、長達一甲子的對抗競爭關係,不但讓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認同互斥,中華民族的認同也逐漸異化。因此兩岸的中華民族如果要攜手發展,建構群體凝聚力就成為當務之急。

  黃清賢表示,兩岸的群體凝聚可以從中華民族“共同命運”的建構開始,推動共同目標的合作相依,形成相似的處理問題態度,善用空間接近的優勢,解決面臨的相同威脅,累積被對方認可的經驗,促進有吸引力特質的評價,共創群體任務成功的結果,則兩岸的中華民族乃至於中國人認同將能提升與強化。

  以兩岸與日本的關係來說,二個甲子前的甲午戰爭,讓共同命運連結的兩岸中華民族對日本侵略,同仇敵愾,面對共同威脅更能強化中華民族的群體凝聚力。黃清賢指出,台灣歷經日本殖民統治,冷戰時代的東西對抗思維,以及與日本形成的產業供應鏈關係,相對於與大陸兩岸分離,甚至一甲子來的緊張關係,兩岸對於日本的態度已有差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