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接任黨主席後的因應對策及其兩岸論述如何調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7 01:09:05


 
  要言之,從人事看格局,但人事年輕化,不保證就是新思維;蔡英文要跨過“最後一哩路”,兩岸論述、財經政策、憲改主張必須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才是“當家作主、當家負責”。尤其,2016年蔡英文如欲在總統選戰中勝選,就必須爭取大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現今民進黨的偏激內外政策路線,絕不可能獲得多數中間選民的認同,蔡英文應認清此一政治現實,修正民進黨的內外政策。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難脫“空心菜”形式與台獨本質

  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後,不改蘇貞昌的全面抵制作風,要求黨團繼續在“立法院”杯葛“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近日,她先拒絕參加“行政院”即將召開的“經貿國是會議”,並揚言將在“立院臨時會”進行一場“激烈的戰鬥”,更將矛頭指向“自經區”草案,稱這是一個破壞體制的無厘頭錯誤政策,將重創台灣經濟,誓言極力杯葛,要求全面翻修。

  以“自經區”為例,蔡表面不反對,實際卻認為經濟問題非單一政策能處理,所以要提“總體經濟戰略”。只是,2010年,雙英辯論ECFA,代表反方的蔡說台灣需要的不是ECFA,而是總體經濟戰略;2011年,蔡英文提出“十年政綱”,對於“兩岸經貿”也說要有總體經濟戰略;2013年,兩岸簽署服貿,蔡英文還是說台灣需要的是總體經濟戰略。但這麼多年了,她的戰略內涵到底是什麼,始終沒給答案。

  自蔡英文上任黨主席後,民進黨內的兩岸政策氣氛已然不同於蘇貞昌時期,不但黨內幹部,甚至是新潮流系,面對大陸的態度轉趨積極,蔡英文也開始想改變其“空心菜”的形象。這是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其一是民調不認同民進黨“逢中必反”的不理性政策;其二是2014年和2016年選舉,民進黨必須表現出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蔡英文關於“蔡張會”的新表態。從悍然包圍遠道來訪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到釋出善意、審慎歡迎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訪交流,民進黨確實在兩岸問題上轉了一個大彎,但我們還看不清楚民進黨大陸政策的列車在轉彎之後,將要開往何方。蔡英文的談話,賴清德的訪滬,民進黨的回應,都不是即興之作,而是民進黨新的黨中央政策性的、規畫性的作為。對於蔡英文、賴清德和民進黨的新變化、新作為,自然也是要“聽其言,觀其行”。

  在“言”的部分,我們看到民進黨開始改用“中方”、“對岸”來稱呼中國大陸方面,這當然是一個進展,也是善意。然而,到目前為止,這樣的“言”,多半還停留在“形式”的層面上,而更重要的還應該在於“實質”的“內涵”層面。

  在“行”的部分,亦然。蔡英文歡迎“蔡張會”,賴清德進行城市交流,這都是重要的變化,但同樣也停留在“交流”的這種形式的層面上。更需要觀察的“行”,是民進黨會怎樣面對許多關鍵性的兩岸關係相關議案,及民進黨是否仍繼續採取焦土抗戰、拖延戰術。

  民進黨願意與大陸和解、蔡英文歡迎張志軍來訪,究竟是策略的調整或路線的改變?再就蔡英文所謂願意在沒有前提下與張志軍見面,其實就是一個前提,要張志軍往訪民進黨中央黨部,形同與中共進行黨對黨交流,民進黨在未放棄台獨情形下根本毫無可能。

  尤其,民進黨已經表明不會讓《服貿協議》短期內過關,蔡英文放話要在“立法院”為反《服貿協議》、反《兩岸監督條例》、反《經濟示範區條例》激烈戰鬥,看來“馬政府”已經很難再強力推動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是,賴清德市長不久前訪問上海,已是綠營縣市長登陸的最後一人;以其色彩、資歷和聲望,竟也走到訪中“唯恐誤了這班車”的地步。而且,在復旦大學的座談談到兩岸交流時,他提出“瞭解、理解、諒解、和解”的“四解”主張,表現得十足溫良恭讓。

  賴清德的發言重點是:一、民進黨主張台獨,但是否要實現台獨,在程序上可尊重台灣人民的決定;二、“台獨黨綱”不能凍結,凍結了也沒有用。但北京方面的政策底線則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尤其賴清德這段論述不啻指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要在主張台獨及否定‘九二共識’下再執政,並以此與中國互動交流。”這恐怕卻是一個有相當難度的政治工程。換言之,賴清德的發言似乎在說:民進黨主張台獨,但仍要與中國大陸互動交流,且若再執政後亦如是。這是賴清德個人的想法?或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

  賴清德算是“鐵桿台獨”,願意藉著文化交流的名義親赴大陸,象徵著“新潮流系”對於大陸態度的鬆動。但態度的鬆動是否代表政策與立場的鬆動呢?從賴清德在大陸談台獨問題時的態度與內容看來,民進黨無意改變台獨立場,只是試著用比較不刺激對方的方式來論述既定的主張,並把台獨的責任推給台灣人民。

  總之,民進黨已體認,用堆砌華麗詞藻、創造新名詞的方式,不足以破解兩岸罩門,必須採取更具體的作為,才有可能擺脫“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然而,如果蔡英文在回鍋民進黨主席後,還是與2年前相同,總以模糊方式處理重大議題,用全面否定的態度面對兩岸關係,那麼,這樣的民進黨,奢談想改變台灣,也奢想重返執政。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7月號,總第19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