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澳學者籲加強與解放軍接觸 提出三條途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3 09:48:07


  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日本外交學者網站7月2日刊登題為《超越“環太平洋”軍事演習:讓中國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三種方式》一文,作者是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納塔莉·桑布什和美國新安全研究中心亞太安全項目實習研究員妮科爾·約。

  在2014年度“環太平洋”軍事演習正在進行之際,時事評論員們又開始質疑說,在美國對本國軍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互動程度存在法律制約的情況下,再加上這類演習一般來說範圍有限,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國讓解放軍參與此次演習可能完全屬於徒勞無功。

  對於類似的懷疑論調,需要把它們放在美中安全合作目標到底是什麼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在美國國防部提交給國會的2014年度《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中,國防部用不少筆墨重點強調了下述問題的重要性,即利用美中軍方關係“鼓勵中國建設性地與美國、(美國)盟友和夥伴國共同努力,為國際社會維持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有觀點認為,國際軍事演習——尤其是中國參與的那些——缺乏實質性的意義。恰恰相反,國際軍事演習對外界與中國軍隊的相互接觸有著長期利好,因為這只能通過堅持不懈地與解放軍建立個人關係和聯絡渠道才能獲得。除聯合軍事演習外,下文是增強與解放軍接觸的另外三條途徑:

  第一,利用“不結盟”國家作為溝通管道

  鑒於近期南中國海出現的緊張局勢,東盟國家也迫切需要尋找與中國接觸的創造性方案,這其中就包括軍事演習。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亞太軍事強國的美國也可能尋求受邀參與這些演習活動——剛開始可能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這些低度互動是地區軍事體相互接觸的另一條渠道。該渠道還可以使美中兩國避開擴大現有美中雙邊軍事交流所存在的政治敏感性和立法挑戰。

  當然了,一些東南亞國家也是南中國海領土爭端中的聲索國。然而,像印度尼西亞這樣的國家既非美國盟友,也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保持中立(前提是納土納群島爭議不被提及),它可能成為美中溝通管道的主要候選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