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從安倍否認“河野談話”看其治國之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01:46:24


  中評社香港7月9日電(記者 陳承編譯報道)安倍政府早前公布對有關二戰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調查報告,稱當年“談話”是在受到韓國政府干預的情況下出台的,以此質疑“河野談話”表述的準確性及其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安倍此舉遭到韓國、中國等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指其不負責任,企圖淡化歷史。

  日本廣島市立大學(Hiroshima City University)廣島和平研究中心副教授金美璟(Kim Mi-kyoung)於《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 發文,從安倍力圖否認和破壞“河野談話”一事為切入口,對安倍的執政治國之術作出分析,指出妄圖建立理想日本國的安倍應該明白,道德規範是一項重要的政治資本,想要打造一個強大的日本,安倍就不能置歷史於不顧,而要反思自己的執政方針和策略。文章編譯如下:

  自2012年安倍二次執政以來,這位日本首相便開始把日本的外交政策引上一條讓人擔憂的道路。他的民族主義信念不會對日本和其亞洲鄰國帶來任何益處。

  安倍在經濟、國防和外交事務上啟動了一系列大膽的政策。他的動機和策略讓人對日本的民主心生質疑,同時也引起人們對亞洲區域穩定及和平的擔憂。安倍近日試圖破壞“河野談話”的舉動無疑證實了這種擔憂。

  一名韓國記者把安倍調查“河野談話”的舉動稱之為“走上不歸路”。由日本政府委托的調查委員會上月20日宣布,1993年的“河野談話”是在韓國的壓力之下起草的,“河野談話”是外交談判的副產品,而不是經過嚴格調查的事實。

  安倍這一舉動迅速招致韓國政府和中國的反駁。安倍政府的舉動動搖了前政府就慰安婦問題作出道歉的客觀表態,同時讓亞洲地區就歷史問題達成和解變得更為艱難。

  安倍能夠動用權力的原因在於,日本人民認為他是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認為他可以重新振作老齡化的日本社會、激活日本衰退的經濟。但當日本人民意識到在一個代議制的國家裡,無可救藥的大多數人的民意是可以置少數人的正常意識於不顧時,事態似乎變得讓人擔憂起來。在過去的18個月當中,在執政黨自民黨的領導下,日本人民目睹社會發生了很多變化,但卻並未能創造出社會共識。大家的普遍反映是,“接下來安倍會怎做什麼?”

  安倍的治國之術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感覺不錯”來描述。這種“感覺不錯”的執政策略從他的新著《致美麗的國家(To A Beautiful Country)》裡有所體現。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成為他執政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