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德信心將延續雙邊關系黃金時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0 06:02:47


7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7月6日至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完成了其任期內的第七次訪華;而此次她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僅僅離上次會晤百日之隔。這兩個數字,不但創出兩個新“紀錄”,也從歷史與現實兩個層面,反映出兩國關系的熱絡。

  法國《歐洲時報》7月9日載文《中德信心將延續雙邊關系黃金時代》,文章說,有德國觀察家稱,迄今“德中關系經歷了黃金10年”,但對未來兩國這種黃金時代是否可持續,未給出肯定的答案。但當我們盤點默克爾此次訪華成果,分析其所到之處所傳達的信號,足以讓我們獲取足夠的正面信息。

  也許中德經貿關系在過去十年的典範意義以及輝煌的雙贏成就,掩蓋了兩國戰略關系的不斷加強。但習近平3個月前對德國的訪問,以及默克爾此次訪華,將之凸顯出來。

  3個月前,習近平一句“希望中德關系不限於買賣”的表述,獲得默克爾的贊同。最後兩國發表公報中,在“戰略夥伴關系”加上了“全方位”,是進一步提升兩國的政治關系的潛台詞。

  而今年內,習近平與默克爾就將實現三次單獨會晤,李克強還將在金秋訪德。這在大國首腦會晤中十分罕見。 而國家高層互動頻繁,無疑是互信加強與政治關系良好的表現。習、李是新科領導人,默克爾剛剛成功連任,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德未來戰略關系的進一步升華。

  如果說過去兩國“戰略夥伴關系”的黃金十年,是以經貿關系為支柱的話;如果我們相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理論的話;那麼,未來“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中,經貿關系仍然要唱主角。只是對未來雙邊經貿關系的估計,又樂觀,又不那麼樂觀。而這一分歧主要來自於對中國經濟速度放緩,對中國正在進行的深化改革與經濟轉型,對未來中國企業與歐洲企業的競爭態勢,對未來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兩國經濟的“互補性”,等等問題的不同觀察。

  但種種跡象表明,部分唱衰中歐未來經濟發展的“專家”,沒有在德國獲得“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