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外媒稱五大理由致中國“好朋友”稀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3 00:29:59


  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記者 黃博寧編譯報道)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阿里·維內(Ali Wyne)8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闡述了中國在世界上“缺少朋友”的五個理由。第一,中國對結盟的厭惡態度;第二,中國的意識形態;第三,中國與鄰國的大小比對而遭致的猜忌;第四,中國將自身發展放在首位的戰略決策;第五,中國超級快速的增長。作者認為,中國不結盟的局限性已經凸顯。雖然中國並不謀求全世界的領導權,但如果想要和美國平起平坐,結盟會更加主動。文章摘編如下:

  201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對亞洲國家表示,巡航自由、亞洲水域自由通行以及在南中國海遵守國際法事關美國國家利益。對於中國來說,美國這樣的立場是可怕的。可當時沒有國家為中國說話,卻有12個中國的鄰國表態支持希拉里。中國時任外交部長楊潔篪表示,“中國是大國,而其他國家都是一些小國,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金融時報》撰文認為,楊潔篪這一表態破壞了十多年來中國微妙、勤勉而高效的外交。

  文章稱,這個例子說明中國的熟人不多,朋友更少,而本周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再次彰顯這一事實。《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中國軍力的崛起、對無人居住的暗礁、珊瑚、沙地的聲索可能引發與其他聲索這些地區主權的鄰國間的衝突。而美國與這些鄰國中的三個有同盟關係,並在其受到攻擊的時負有保護義務。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布魯斯•瓊斯(Bruce Jones)曾在著作《還得我們來領導》中說,美國有50多個盟國,而中國的“戰略盟友”卻少之又少。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差距呢?

  第一,歷史原因。冷戰期間,夾在美蘇之間的經歷使中國對結盟有反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馮璋(音譯)認為,中國自1982年來開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將“不結盟”作為外交原則,並將其說成是令人不快的冷戰殘留。尤其是看到美國的亞太的盟友利用“再平衡政策”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工具後,中國的這一不快就更甚。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