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萬慶良陞遷秘籍:大項目拉高GDP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4 09:24:04


 
  萬慶良主持的最早的“工程項目”即在石正鎮。梅州市一位熟悉萬慶良的退休幹部介紹,萬慶良掛職期間,為石正鎮修了一條水泥路。當時石正鎮沒錢修路,萬慶良為此通過朋友從銀行貸款約20萬元。 

  掛職兩年後,萬慶良被提拔為梅州市精神文明辦主任(正科級),一年半後(1992年)又被提拔為宣傳部副部長(副處級)。 

  前述老幹部介紹說,當時一位梅州市委常委和一位副市長的老家都是石正鎮。“正是這條水泥路,使萬慶良給兩位領導留下了有魄力的印象,他們在萬慶良升任宣傳部副部長時起到了重要作用。” 

  擔任梅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時,萬慶良僅28歲,從此他進入了仕途的快車道。 

  蕉嶺改造,財政虧空 

  改造工程因複製“梅州模式”獲得梅州市主要領導的青睞 

  消息人士透露,萬慶良曾受已故廣東省委副書記、政協主席劉鳳儀賞識。劉鳳儀被稱為萬慶良的“政治教父”。 

  履歷顯示,從1993年到2003年,萬慶良的仕途與劉鳳儀一直有密切聯繫。 

  劉鳳儀是河北徐水人。工作後來到廣東。1993年,劉鳳儀調任梅州市委書記。當時,萬慶良正擔任梅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2年後,萬慶良以梅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身份掛職蕉嶺縣委副書記,分管農村工作。 

  “派他去蕉嶺縣掛職,組織上是有意圖的。”塗麟清說,當時,蕉嶺縣委書記準備調整到其他地方任職,組織上專門跟蕉嶺縣委打了招呼,要多安排點工作給萬慶良,要他多實踐、多表現。 

  1997年,原蕉嶺縣委書記調任,33歲的萬慶良接任書記。時任蕉嶺縣委常委的李應祥介紹,當時萬慶良是梅州最年輕的縣委書記。 

  前述梅州市熟悉萬慶良的老幹部說,“萬慶良很會揣摩領導心思”,將劉鳳儀的“梅州模式”搬到蕉嶺。 

  劉鳳儀在梅州市曾加固改造梅州大堤,進行“一河兩岸”改造工程,水利部和珠江水利委員會將此稱為“梅州模式”。 

  萬慶良主政蕉嶺時,也實施了“一河兩岸改造工程”。 

  當時,石窟河穿蕉嶺縣城而過,河上卻沒有橋。河堤是土質的,兩岸經常被淹。 

  李應祥介紹,萬慶良任職縣委書記時,修建了3.2公里的水泥堤防。與此同時,蕉嶺縣依托“一河兩岸工程”做了新城規劃圖,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投身城建,並將城市建設與房地產開發相結合。 

  前述梅州市熟悉萬慶良的老幹部說,此前毫無地方管理經驗的萬慶良,在蕉嶺大刀闊斧搞建設,政績非常突出。“一河兩岸工程”不僅為萬慶良贏得民眾的口碑,更令他獲得梅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青睞。 

  這位老幹部認為,“看到自己的經驗在其他地方落地開花,梅州市主要領導非常高興。” 

  但梅州一位老幹部透露,萬慶良離開蕉嶺後,蕉嶺財政虧空上億元。公開資料顯示,直到2005年,蕉嶺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才達到1.04億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