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密徐才厚往事:長期無法入黨 險些轉業回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6 18:32:02


 
  重上戎裝,卻險些轉業

  徐才厚從哈軍工畢業後,在等待分配期,上頭的一紙政策改變了過去的做法。北京要求對哈軍工67、68屆的畢業生“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這兩屆學生就暫時不分配具體單位,統統下放到部隊農場和其他一些地方農場“接受再教育”,此時的哈軍工亦因領導講的一句話,“哈軍工從部隊裡退出去,以後就不再是軍校,變成地方大學了。”

  哈軍工的新名字叫哈爾濱工程大學,徐才厚這一屆的學生就沒有軍籍了,領章、帽徽都摘下了。脫下軍裝的徐才厚和滕敘兗被分配到39軍鶴立農場,不是同一連隊,但相隔只一裡多路。徐才厚的班長當時是個少將的兒子,前幾年退休後的他兩次到北京看徐才厚,徐還挺友好地說,“你是我班長啊!”徐才厚的這位班長對徐的印象挺好。

  在接受“再教育”階段,徐才厚的哈軍工同學也普遍反映,徐表現很好:吃苦在前,開荒、種田、救火什麼活都幹,每年春天農場的山裡都會著大火,火勢嚇人。徐才厚有兩次救火,滿臉被熏得烏黑。前述徐才厚的班長救火燒傷立功了。滕敘兗關心老鄉徐才厚的安全,他向班長打聽,才厚怎麼樣?班長說,才厚挺好的,“我燒傷了還是他把我拉起來的。”

  但事後,沒聽說過徐才厚立功受獎。在鶴立農場有三四百哈軍工的畢業生,同學間現在想起來,沒聽說過徐才厚那時有什麼突出的事。徐才厚過去似乎一直普通平凡,不溫不火,從來不是拔尖的。

  在鶴立農場鍛煉3年後,機遇的大門向徐才厚打開,軍方重新考慮從哈軍工挑選知識分子充實幹部隊伍。對這所昔日的軍事名校,鄧小平、楊尚昆等領導人都記得。沈陽軍區來人到鶴立農場,從三四百的哈工大畢業生中挑走了20來人,徐才厚就是其中一個。

  能重新穿上軍裝,哈軍工的同學們都很羨慕。而徐才厚為何能如願?同學們的一致意見是,徐平素表現好,又是工人家庭出身,沈陽軍區自然會看重根紅苗正的子弟。離開鶴立農場去部隊當兵前夕,徐才厚來跟滕敘兗告別。滕說,我可能以後被分到研究所去。徐說,研究所好啊,研究所越老越香嘛,幹一輩子最後成個專家。滕由衷地說,我羨慕你呀,我願意當兵去。

  徐入伍後,先經過短暫的當兵鍛煉,而後分在吉林省汪清縣守備三師炮團,任連副指導員。在基層部隊幹了兩三年後,徐才厚這才入的黨。在部隊工作的徐才厚最初跟哈軍工的同學聯繫不多。同學圈裡曾有誰提到徐才厚,有人告訴說,徐才厚已經結婚,其妻姓趙,生了一個女兒。徐才厚在吉林省軍區幹部處工作,他還是像以前那樣編編節目、寫寫材料。

  1982年前後,在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工作的滕敘兗聽說徐才厚要轉業回家了,想分到大連卻不好安排。徐才厚此時已是吉林省軍區的副團職軍官,自覺職務到頂,升遷無望。就在徐才厚準備卷鋪蓋轉業回家的當口,上級來了一紙命令說不要走了,到北京去學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