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鄧世昌後裔:鄧公殉國 日寇不敢擾其祖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5 16:59:25


鄧世昌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1894年,清光緒帝慟書挽聯,祭奠在黃海一戰殉國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
 
  120年後,長沙晚報特派記者南下,抵達廣州鄧世昌紀念館,聽鄧公後人講述逸事,祭奠先烈。
 
  仲夏時節,驟雨初歇,榕樹葱綠、碧墻灰瓦的嶺南祠堂顯得格外恬靜。64歲的鄧浩然陪著記者,穿過榕樹低垂的街道,走出墨綠遮掩下的巷子,來到鄧氏宗祠,這裡後來改為鄧世昌紀念館。1849年農歷八月十八,鄧世昌就出生在祠堂西北角的祖屋裡。
 
  “世昌曾叔公逝後,曾祖母常拿他留下的兩個單筒望遠鏡、一枚上朝時佩帶的玉扳指教育我的父輩,要他們繼承遺志、精忠報國。”年過花甲的鄧浩然是鄧世昌的曾侄孫,也是在廣州的鄧氏後人中輩分較高的一位,其曾祖父鄧佑昌與鄧世昌是堂兄弟。
 
  少小離家:潛學西方技術和語言
 
  鄧氏宗祠坐落在廣州市海珠區寶崗路一條尋常的榕蔭小巷中——龍涎裡。在都市高樓的環抱中,一處青磚灰瓦、軒昂氣派的嶺南清式祠堂建築顯得清幽肅穆。這是鄧世昌族人在鄧世昌1894年海戰殉國後,利用清廷撫銀修建的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呈船台狀,三路兩進三院的格局,通敞透亮,石額楹聯、鏤花木雕點綴,顯得古樸洗練,端莊肅穆。花園內有鄧世昌親手栽種的一株蘋婆樹。1994年,在鄧世昌殉國100周年,廣州市經過全面修葺,鄧世昌紀念館正式落址鄧氏宗祠內,以紀念這位民族英雄。
 
  少年鄧世昌,身材不高,性格沉毅,無論讀書、做事,都是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有著一股正義感。受家境熏陶,加上跟隨其父往來粵滬之間,耳聞目睹時局動蕩,鄧世昌從小就“性沉毅,有大志”。
 
  在廣州鄧氏祠堂生活10年後,鄧世昌隨父移居上海。鄧世昌潛心學習在當時被貶為“夷技”、“蠻夷之語”的西方技術和語言,並最終考入福州船政學堂這所新式海軍學堂,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近代海軍事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