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媒體:算算北京地鐵漲價的經濟賬和土地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09:42:22


 
  按常規計算,目前平均每公里地鐵建設成本約為3億-5億元。

  對出入之處,北京方面給出的說法是,“北京地鐵的建設成本大致包括徵地拆遷、人工、材料、機械設備等,徵地拆遷占到總投入近50%;人工+材料+機械設備占到總投入約20%;為了提高工程規模和服務水平而帶來的地鐵建設成本約占總投入12%。結合近兩年的建設工程人工、材料、機械設備等的變化情況,材料和設備的成本相對較平穩,而人工成本增幅較大。”

  相比土地收益,地鐵建設運營費用“根本不是事兒”

  運營收支缺口日漸擴大,政府補貼也日漸增多。

  查閱北京市財政局公布的歷年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可發現,自2009年起,北京市政府對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的總補貼逐年提升,其投入從2009年的129.3億元攀升到了2013年的200.1億元。財新網稱,目前,北京地鐵每年運營費80多億元,其中票款收入僅30多億元,政府補貼40多億元。

  劉巍巍說,不談折舊、銀行利息、建設成本,只談運營成本,全世界的城市能使地鐵運營成本與票價收入達到平衡的非常少。“香港算是勉強平衡,但大部分能做到地鐵營收平衡的城市的不是靠票價,而是靠後面帶動的城市開發和房地產。比如港鐵和東京地鐵都握有自己的物業,物業收益完全可以彌補虧損。”

  如何破解地鐵發展難題?

  劉巍巍認為,目前全球範圍內比較好的模式是一體化開發,在香港、東京、新加坡等都有運作。地鐵公司不光是要有運營能力,還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和自我彌補能力。

  劉巍巍正在研究的一種開發模式叫做“溢價回收”(Value capture)模式。他提出,地鐵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能創造出巨大的外部收益,但這種巨大的收益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被地鐵本身所能回收:比如它使得地面交通變得不擁堵,周邊的住宅、商業、辦公的土地、房地產和物業的價格上漲,以及其它各種好處;但這些收益地鐵公司自己無法掌握,而是無償提供給全民或私人(如土地所有者),使他們在經濟上“不當得利”或“不勞而獲”。

  事實上,北京地鐵承建方方面面對外界排山倒海的質疑,也曾提出,北京市每年財政收入約4000億元,其中2000多億元靠“賣地”得來,而地價很大程度上又和修地鐵相關,相比2000多億元土地出讓收入,地鐵的建設和運營費用只占很小一部分,“根本不是事兒”。

  “我們現在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採用一種模式,讓地鐵把如此巨大的外部收益能夠回收一部分,來給自己補血,彌補虧損,也可以使地鐵建設得更快。”劉巍巍說。

  劉巍巍告訴澎湃新聞,這個模式可以總結為地鐵引導城市開發。具體而言,在一些郊區和尚未開發的地方,通過新建地鐵或輕軌能夠帶動這個地方的發展,也可以讓地鐵公司擁有部分的土地。如果地鐵公司的實力夠強,就可以利用地鐵做各種不同的文章:在站點最核心的地方做綜合體,做地鐵上蓋物業,這個收益最高;在周邊可以建商場、辦公;再往外一點,可以建住宅,“按照距離遠近發展不同的業態。”

  “比如港鐵自己就是最大的開發商,大陸的企業還沒法做到這一點,但可以與一些比較大型的開發商比如日月光、中信泰富等聯合來做。地鐵公司可以擁有部分的物業,賣掉就有巨額的資金回收;或者保有部分物業,可以長期收取租金用作運營資本”。劉巍巍說。

  劉巍巍還建議,在建設階段,地方政府可以設立軌道交通建設基金。“現在在很多城市,如上海、武漢、東莞都有類似的操作。地鐵建設階段需要融資成百上千億,盤子很大;30%的資本金靠政府財政投入,其餘的錢從哪裡來?靠基金為軌道交通建設設立一個可靠合法的來源。這個基金可以有各種來源,包括稅收、土地等各種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