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申遺理由抹殺歷史真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2 15:33:36


 
  至於這個把造船廠、鋼鐵廠、海軍遺址、炮台打包在一起的項目究竟具有什麼世界史上的重大意義,日本方面的說法是,該項目符合世界文化遺產評價標準中的3條:體現了來自西歐的先進技術與日本傳統工藝的結合、創造了日本獨特的工業技術文化、是日本用半個多世紀實現“急速的工業化進程”的象徵。第三條也是安倍政府尤其強調的。不過,對於日本在實現工業化進程中,對琉球王國、李氏朝鮮、清帝國進行的野蠻侵略和奴役掠奪,安倍政府卻只字不提。

  眾所周知,日本天皇明治於1867-1912年在位。梳理這一期間日本的工業化進程,不難發現1894-1895年間的甲午戰爭、1904-1905年間的日俄戰爭是其中兩大關鍵節點。

  通過甲午戰爭,日本獲得清政府賠償軍費達白銀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白銀2億3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另外,日本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船只、兵器、機器、糧食,其價值約1億兩白銀。難怪當時日本內閣的核心高官會興奮不已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日本財政部門根本料想不到會有好幾億的日元,(日本政府當時每年)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日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或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轉引自軍事科學院肖裕聲少將文章《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參見2014年07月23日《光明日報》第11版)

  通過日俄戰爭,日本控制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從旅順、大連到長春以南,臭名昭著的關東軍開始駐扎。日俄戰爭期間和之後,日本強迫李氏朝鮮先後簽訂三次《日韓協約》,並最終於1910年將其吞並。

  與此相對應的,是如下事實:

  工業革命時代的工業以煤礦為主燃料,從煤產量可以看出工業化程度。1875年日本煤礦開採量為60萬噸,1894年為500萬噸,1905年暴增到1300萬噸,1913年更飈升到2130萬噸。

  蒸汽船和鐵路是工業革命時代最重要的發明,它們的成長率象徵著世界未來加速發展的潛力。1873年日本只有26艘蒸汽船,1894年發展到169艘,1904年驟升為797艘,1913年更是達到了1514艘。鐵路方面,1872年日本鋪設鐵路18英里,1894年達到2100英里,1904年蔓延為4700英里,到1914年則突破7100英里。

  冰冷無情的數據是如山的鐵證,它們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日本明治時代實現急速工業化的真正動力:是阿里山被砍伐的千年紅檜,是白山黑水間的鐵礦煤炭,是琉球群島的轉口貿易,是朝鮮半島的無盡礦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