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黨報:網絡存在謠言肆虐等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8:45:09


 
  最近,北京白領張玲遇到一件煩心事。她和有著多年交情的一位好友吵翻了,因為無法忍受這位好友在微信裡再三給自己發送帶有“一定要轉發,否則家人會有危險”的信息。張玲說:“每次這類信息,雖然沒有回復也沒有轉發,但心裡一直覺得非常別扭和不舒服。”
 
  張玲的同事朋友也紛紛表示有相同經歷,並且都對此很反感。“轉還是不轉,轉的話怕對朋友不好;不轉吧萬一家人真有事呢?這種事情確實讓人糾結。”張玲說。
 
  如果張玲是因網而生的糾結,那麼徐麗則算是因網而生的痛苦了。不久前,徐麗和同學一起出游,回來後將游玩時的照片發到網上,並因為好玩給照片命名為“某校第一美女”。沒想到的是,隨後無數網友在跟帖中對該“美女”作出評價,其中不乏很多惡意評論,還有一些人利用軟件將照片中的徐麗進行了加工,配上侮辱性的文字,將合成的圖片再發到網上。徐麗就這樣被網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她感到從未有過的壓力,一段時間時常失眠。
 
  點評:網絡發聲要守法
 
  “網絡環境下的侵權行為與傳統的侵權行為相比,產生影響的範圍更大,它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更嚴重的是造成精神損害。”祝華新說。
 
  網絡侵權方面,一是版權問題。從版權入手,發動傳統媒體等權利人參與互聯網治理,可擴大政府管理網絡的群眾基礎。
 
  在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劍網”行動中,資訊App“今日頭條”因采集傳統媒體的內容,涉嫌侵權,遭遇傳統媒體的群起而攻。先授權後轉載,轉載必須付費,呼聲強烈。
 
  二是侵犯公民隱私和人格,互聯網成了傷害人際關係的利刃。包括在網絡反腐舉報中,誤傷無辜,侵犯領導幹部及其親屬的案例也時有發生。這就需要正確認識網絡表達權,就像在現實生活中發言一樣,網絡發聲也要恪守法律、公序良俗的邊界。
 
  網上的謬誤言論,由於互聯網病毒式的傳播,往往危害更為嚴重。網民不是法外之民,網民首先是公民,必須接受法律和社會倫理的約束,越界的就得接受法律的懲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