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奧巴馬深夜宣布授權 美重磅炸彈投向伊拉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09:24:13


 
  德國新聞電視台8日認為,“伊拉克的和平仍在迷霧中”,美國的轟炸應該可以阻止ISIS組織的前進步伐,但要消滅該組織,美國和盟國目前的涉入程度並不足以做到這點。

  實際上,美國已經有輿論擔心空襲會不會變成地面戰爭。《商業周刊》報道,在應對人道危機問題上,美國很可能會捲入一場和武裝極端分子們進行的更長期、更昂貴的軍事衝突。報道稱,後冷戰時代不乏美國執行“有限的”人道主義援助進而發展成為更大範圍的、尚無定論的軍事干預。毫無疑問,無論從道德還是戰略層面,伊北部的危機需要回應。不過,奧巴馬政府不應對美國正在陷入的境況抱有幻想。歷史經驗表明,良好的願望往往導致陷入戰爭。

  德國《日報》8日評論說,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許多世界事件中,美國作為世界警察出手,歐盟則成為幫手。但伊拉克戰爭加上金融危機,美國開始反思戰爭。現在,軍事仍是美國的強大手段,但力量已經越來越弱。

  在伊中國人比較安全

  在伊拉克能明顯感到局勢越來越糟糕,不僅是ISIS攻城略地,最近幾天又全面控制北部的5個城市,就連首都巴格達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每天都有汽車炸彈在不同的角落裡爆炸,人們都躲在家裡害怕出門,大街上有2/3的商店關門歇業。當地人沒了ISIS剛崛起時的樂觀精神,他們也搞不懂,那股武裝力量為什麼能越來越強大,武器來源是哪裡?每天汽車的油料消耗和物資是誰供應的?幾萬人的吃喝問題怎麼解決?政府軍天天轟炸為什麼沒起作用?美國的偵察衛星、無人機難道就找不出ISIS的弱點?很多人認為,打擊極端分子的最不利因素是伊拉克現在處於無政府時期,議會整天都在開會吵架,卻吵不出結果。

  《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從巴格達國際機場到市區的路上,幾乎每隔一至兩公里就會有一處檢查站,而幾乎在每一處檢查站,記者的護照都會被仔細核查,並會有警犬或金屬探測儀對車輛進行檢測,以確定未攜帶爆炸裝置。在巴格達市區,各類檢查站、水泥防護墻、路障將城市分割開來,正因如此,市區內車行緩慢,雖然車輛相對不多,但堵車仍然較為嚴重。夜幕降臨,《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巴格達市內的商業聚集區,也有不少伊拉克民眾前來逛街購物。伊瑪德是一名有著9年軍齡的老兵,當《環球時報》記者見到他時,他頭戴頭盔,身穿防彈衣,手持衝鋒槍正在崗亭內執勤。“現在巴格達的安全形勢非常嚴峻,對於我們這些執勤的軍人來說,危險更是近在咫尺,我們這個點共有3名軍警和一輛軍車,主要負責維護路口的安全,不遠處還有其他檢查點,如果出現突發狀況可以立即得到增援。”伊瑪德對記者表示。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伊拉克的中資機構主要是由中海油投資的米桑油田群,中石油投資建設的艾哈代布、魯邁拉、哈法亞、西古爾納等四個油田,上海電氣在伊拉克的發電項目,中國建材承建的水泥廠,以及中水電等中資承包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國企業多是國企,主要集中在電力、石油和基建等領域,由於伊拉克局勢持續動蕩,除中企員工外,伊拉克華人華僑數量已很少。目前在伊拉克當地堅守的中國人大約有1000餘人,他們主要來自20多家中國公司。除在巴格達有少量中國僑民外,絕大多數中國人主要集中在伊北部庫爾德斯坦自治區以及伊拉克南部,這些區域目前基本沒有受到伊拉克極端組織的影響,在伊中國人的安全狀況總體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