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河北兩村莊一路之隔 養老金差近7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10:16:00


土路和柏油路展示了兩個村莊不同交通面貌(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比之下,以山楂為主業的蘧家磨村卻沒有這麼幸運。隨著山楂產量過剩,價格暴跌,蘧家磨村回歸貧困村的行列。2012年以前,村裡還是土路和土坯房,全村186戶,有170戶人均收入在貧困線以下。那時,“鄰居”鄭家磨村早已蓋起新民居,鋪上柏油路。

  73歲的王紹江和老伴張樹芝因為困難,沒錢蓋新房,院裡唯一的一間新房是當年小兒子結婚時蓋的婚房。

  老兩口住在上世紀70年代的老房裡,橫梁上鋪著葦草防止漏雨,白紙糊的窗戶已經發黃。時間仿佛在這間不大的屋子裡凝固,一張八仙桌的橫梁上寫著“為人民服務”,這是1964年“破舊立新”時的產物,一直用到今天。床邊的一口灶台早已熏黑,兩個老人的午飯就是一盆熬倭瓜。

  屋裡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和電器,唯一的一台電視機是王紹江從外面撿回來的,只有聲音沒有圖像,平時的作用就是聽聽天氣預報。墻上分別掛著有毛主席和習總書記頭像的掛歷,特別是習總書記旁邊的“中國夢”幾個大字格外閃亮。

  王紹江和張樹芝現在沒有土地。8年前,村裡種樹占了他們家的一畝玉米地,每年補償120元,一共給了960元。為了生活,老兩口在院裡養了十幾頭山羊,每年賣羊能掙不到2000元,這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

  北京的農村養老金是河北的近7倍

  蘧家磨村的村民經常會跟鄭家磨村比較:這邊政府的護林補貼一畝才300元,那邊一畝3500元;這邊村幹部月工資400多,那邊1200多;這邊60歲以上的農民才有養老金,每月只有55元,那邊男的60歲以上、女的55歲以上就有養老金,每月350元呢……

  從3倍到10倍,不難看出,倆村各項福利和保障的差距是明顯的,這背後又是與地方財政的實力和政策導向不無關係。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河北省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60元,僅相當於北京市的17.8%、全國平均水平的63.1%。

  蘧家磨村委會前立著一塊牌子,上面是2012年前後淶水縣和房山區在社會保障、惠民政策、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各項指標的反差對比:

  基礎設施建設上,房山區的村級建設提供人、財、物全方位支持;淶水縣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只能依靠村集體收入和村民自籌。

  村道改造上,房山區村四級公路每公里補助40萬元;淶水縣每公里僅補助10萬元。

  農村安全飲水上,房山區由財政全額負擔;淶水縣是國家、省補每人400元。

  水土保持上,房山區每平方公里75萬元;淶水縣25萬元。

  農業補貼政策上,房山區農民享受國家種糧補貼每畝220元,良種補貼每畝100元;淶水享受國家種糧補貼每畝57元,良種補貼每畝10元。

  新農合方面,房山區農民2010年每人每月財政補助470元,最高報銷達到18萬元;淶水縣每人每年財政補助140元,最高報銷4萬元。

  對於村委會前面的這塊牌子,蘧家磨人其實並不關注,他們最想知道的是,為什麼申請低保這麼難?每人55元的養老金夠幹什麼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