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業績上漲規模下降 中國債券基金陷入怪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11:19:44


  中評社香港8月11日電/ 債券基金是中國公募基金產品中,數量僅次於股票基金的第二大基金類別。然而在餘額寶等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的層層擠壓下,債券基金最近卻“叫好不叫座”,陷入了業績上漲規模下降的怪圈。

  新華社報道,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債券型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已達5.76%,遠高於同期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2.87%、2.57%的增長率,也大幅高出貨幣基金2.73%的收益率。

  但良好的業績回報並未給債券基金帶來規模增長。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相較去年末3176.76億份的規模,債券基金二季度末規模僅2591.80億份,半年時間減少了584.96億份,降幅為18.41%。相比於1.59萬億份額的貨幣基金規模,債券基金份額只有貨基的一個“零頭”,僅相當於貨基規模的16%。

  同為中國百姓的大眾理財工具,銀行理財產品今年前5個月餘額增長3.76萬億元、已超過2013年全年增量的戰績。

  去年下半年以來,餘額寶帶來的貨幣基金風潮所掀起的漣漪效應也造成了債券基金的“失寵”,社會上的無風險收益率大幅度攀升使得股市、債市的吸引力都下降了。 “債基的競爭對手像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都屬於基本不會虧本的產品,這一點也使得厭惡風險的債券基金持有人選擇了離開。”數米基金分析師王煒說。

  對於債券基金未來的走向,業內人士則多表示樂觀。泰達宏利淘利債券基金基金經理胡振倉分析,儘管7月份以來,債市結束了單邊上漲行情,出現小幅調整,但影響債市走牛的基本面因素沒變,債市下半年或將延續慢牛行情。

  農銀恒久增利、農銀增強收益債券基金經理史向明說,“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為債券行情演繹提供了有利的經濟和貨幣環境,長期來看,直接融資的發展將帶來更多更有特色的債券投資標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