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第五代戰機事故不斷 F22已至少墜毀8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6 09:01:20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近日,一組F-35系列戰機的最新測試畫面引發關注:位於美國加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一架F-35A型戰鬥機掛載10枚導彈進行了滿掛武器飛行測試。與此同時,艦載版的F-35C在多掛載一個機炮吊艙的情況下,圓滿著陸。F-35重回大眾視野,一掃昔日故障頻發帶來的陣陣陰霾,“超級戰機”再現鋒芒。

  解放軍報報道,五代機的發展歷程,伴隨的不僅是世人對“史上最昂貴戰鬥機”性能的種種猜疑,還有夢想擠進五代機“大家庭”的後來者前赴後繼。五代機緣何備受推崇卻又命運多舛?請看空軍試飛專家徐勇凌大校的相關解讀。

  理念超前

  思維嬗變 應運而生

  上世紀70年代,當美國人的兩款三代戰機投入使用之後,許多航空軍事專家認為,以短距起降、超視距攻擊、大迎角機動和遠程作戰性能為標誌的三代機,摒棄了高度、速度的盲目競爭,在機動性和精確打擊技術方面另辟蹊徑,它將會是人類軍事航空裝備技術的終結。

  然而,人類航空武器發展有這樣一個規律:每過20年左右,在戰機技術領域就會有一次大的技術飛躍。從早期的三翼機、雙翼機,到二戰期間的活塞式發動機、金屬殼體的單翼機,從第一代噴氣機到高空高速戰鬥機,更新換代周期大致就是20年。就在人們認為軍事航空裝備技術的終結即將到來的時候,美國人悄悄啟動了四代機計劃。

  在不少人看來,三代機的高機動性、精確打擊能力、遠程作戰能力似乎已經達到極致,留給下一代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但正所謂有矛就有盾,既然三代戰機具備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那麼如何防範這種技術呢?美國人想到了隱身技術。雖然隱身技術最早是由俄羅斯人提出來的,但受於技術發展的限制,關於隱身技術的研發只是處於探索階段。唯有美國人執著於此,並制定了一個名為“海弗蘭”的隱身戰機計劃,這就是後來第一款投入裝備的隱身戰機——“夜鷹”F-117。1991年的海灣戰爭,F-117戰機的優異表現更加堅定了美國人研製四代機的決心。6年之後,F-22首飛成功。

  時光荏苒,F-22經歷了漫長的研製、試驗,最終進入美國蘭利空軍基地服役。許多軍事專家都對它服役後的表現高度關注,超機動、隱形、超音速巡航能力、超級信息優勢,前所未有的“4S”理念賺足了世人的眼球。而當時俄羅斯的“五代機”還只是一張圖紙,在“4S”理念衡量的五代機面前,還有諸多技術瓶頸。美蘇從40年代末就開始的航空武器技術拉鋸式競爭,經過50、60年代的不相上下,到三代戰機漸漸拉開距離,美國人終於通過F-22項目的成功,把俄羅斯人甩到了後面,美國人用頻繁的戰機公開表演,毫不掩飾地表達他們的欣喜,戰機技術領域的競爭塵埃落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