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期待日本學德國正視歷史越來越不現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2 10:19:40


 
  要求日本認罪的外部壓力漸弱

  總而言之,日本之所以不願像德國那樣認罪和道歉,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他們在內心深處並不認為這場戰爭是個錯誤,同時也沒有足夠大的外部壓力迫使他們改變認識。

  如今,距離二戰結束已近70年。要求日本政府認罪的內外部壓力似乎都在變小。從內部來看,戰後長大的日本人缺少對二戰歷史的正確認識,或者即便知道,也認為這些都已過去,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有這種歷史認識和態度,他們可能既不會認罪和反省,也不會要求政府這麼做。日本社會內部雖有謝罪和反省的人士,但終究勢單力薄,不足以改變整個社會的趨勢。從外部來說,想要依靠國際壓力來讓日本政府正視歷史,也已經越來越困難。以日本最近解禁集體自衛權為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已明確表示支持,澳大利亞總理還近乎諂媚地將日本稱作“國際公民典範”。就連當初曾遭到日本侵略的菲律賓和越南等國,也表示了支持。這或許讓不少人感到驚訝,但也只是國際社會對日本態度的一個縮影,或者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英國BBC近年來的調查都顯示,日本的國際形象甚佳,特別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眼中。根據BBC今年6月公布的全球民意調查,以各國對世界的影響積極與否來衡量,日本的國際形象排名第5,中國的國際形象排名第9。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對日本持積極看法的比例更是接近或超過了60%,遠超國際平均水平(48%),只有德國(28%)是個例外。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今年7月14日公布的調查也顯示,除了中韓之外,東南亞國家對於安倍的外交政策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我們可以質疑這些調查的中立性和動機,但卻不應忽視與中國崛起相伴而來的國際局勢的改變。近年來,日本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一起炒作“中國威脅論”,四處推行“價值觀外交”,近來日本又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利用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恐懼”,開展針對中國的軍事合作。這些舉動能夠取得“成功”,似乎向我們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即:認為中國崛起會挑戰當前世界秩序的人,可能比擔心日本修改戰後國際秩序的人還要多。因提出“軟實力”而聞名全球的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近日撰文,把朝鮮和中國稱作區域安全的兩大威脅,對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卻給予肯定,這便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聽起來這讓人感到不愉快,但卻是需要我們認真面對的事實。

  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期待日本像德國一樣正視歷史,已經越來越不現實。戰後曾經有過的這樣的歷史機遇,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日本可能只有像德國那樣再次品嘗到戰敗的苦果、惡果,才有可能實現根本性的轉變。當然,沒有人願意走到戰爭這一步,但又有誰能夠提出化解歷史困局的良方呢?日本越是選擇遺忘和否定歷史,中國就愈發要刻骨銘記,由此產生的矛盾,讓中日關係一再陷入僵局。如果日本真心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就不應再言行不一地空擺姿態,不妨先歸還釣魚島,然後再一起坐下來談談讓歷史成為過去的議題。問題是,孤立狹小的日本列島,能孕育出具有這般寬闊胸襟和遠大視野的政治家嗎?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留德博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