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徐焰:覺醒了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3 14:06:10


 
  中國抗日戰爭改變了二戰的進程和格局

  文匯報:1940年,德軍橫掃歐洲,法國投降後,德國曾一再敦促日本法西斯“南進”,但日軍南進的計劃為什麼一再被拖延,直到1941年12月才偷襲珍珠港,正式實施“南進”計劃?計劃推遲對美國奪取太平洋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徐焰:日軍推遲實施“南下計劃”,是因為在中國人民英勇頑強的抵抗下,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實力已經與它的侵略野心不相符了。到1939年,日軍已經深陷中國大陸戰場不能自拔。日軍面前有3個對手:中國、蘇聯和美國。日本需要東南亞的石油、橡膠等戰爭資源,但日軍南下,就要與美英的利益發生衝突。1940年6月法國戰敗後,日軍立即南下佔領了法國的殖民地越南。但因為日軍90%的陸軍師團在中國戰場上無法脫身,仍無力向英美宣戰。日本訪德特使寺內壽一向德方解釋說:“中日戰爭不結束,南進是辦不到的。”直到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日本確信蘇聯不會在東北進攻它的關東軍,才與美國攤牌,于當年的12月7日襲擊珍珠港,正式實施“南下戰略”。太平洋戰爭推遲一年多爆發,有利於美國進行必要的戰爭準備。中國的抗戰,為美國贏得了戰勝日本法西斯的寶貴的戰爭準備時間。

  文匯報:德國入侵蘇聯前夕,希特勒曾在接見日本上將山下奉文時明確提出“請日本從滿洲里打進西伯利亞”。為配合德軍,實現“北上”進攻蘇聯計劃,日本關東軍從原來的30萬人曾增加到85萬人,但為什麼直到戰敗前,日軍也沒敢主動越境向蘇聯進攻?

  徐焰:日本參謀本部早在1933年就制訂了對蘇作戰計劃,蘇聯可以說是它的“世仇”。蘇德戰爭爆發後一個月,日本關東軍就組織了“特別大演習”,打算從東面夾擊蘇聯。但這一打算受到了日本陸相東條英機和“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等堅決反對,認為日軍正與中國激戰,沒有足夠的兵力進攻蘇聯。蘇聯元帥扎哈羅夫就說過:“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對蘇開戰,是因為它的大量兵力被牽制在中國。”中國戰場對日軍的牽制,為蘇聯戰勝德國法西斯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中國抗戰不同于二戰歐洲戰場的特點

  文匯報:有人說,日本戰敗,是輸給了美國的原子彈,不是輸給中國軍民的,這樣的判斷對不對?要是沒有美國投原子彈,日本在中國還有勝算嗎?在日軍宣佈投降前,已經有多少日本的將軍在中國戰場上被擊斃?有多少日軍被殲滅?

  徐焰:早在1939年10月,日本的參謀次長澤田茂就認識到“外強中乾是我國今日的寫照,時間一長就維持不住了。陸相也是這麼判斷的。依靠武力決戰解決中國事變的做法,是沒有出路的。”1943年,日本外相重光葵也和岡村寧次對侵華戰爭達成共識:只有讓步妥協,除此別無良策。到了1944年,儘管侵華日軍取得了豫湘桂會戰的勝利,但日本天皇已經明白日本在戰略上必然失敗,因此“定下決心,除要求媾和以外,別無他法”。

  因為在日本投降前,其陸軍已經在中國消耗大量有生力量,僅在中國戰死的將軍,就有海軍大將大角岑生等96人。據統計,共有185萬日本軍人直接死在戰場上:日軍在關內八年抗戰中作戰死亡為40萬(宣佈投降後又死亡了5萬),在滿洲被蘇軍等消滅9萬,在緬甸被英軍和中國遠征軍共打死16萬,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120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