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老師都有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0 11:47:50


 
  2011年2月,他們在西安也見過面。王岐山到陝西視察,特意約他聊天。地點是陝西賓館,作陪的還有西北大學的現任書記和校長。

  “見面後我問他,你最近讀什麼書?他說讀《舊制度與大革命》。我問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他講了幾點,說可以給我們一些歷史的經驗教訓。”張豈之說他當時還沒看過這本書,“他講了以後我再看,覺得他的介紹還是準確的。”

  分別時,王岐山雙手攙扶著老師,一路把他送上車。張豈之送給王岐山自己編撰的《中國歷史》六卷本和《中國思想學說史》。

  對這名國家領導中為數不多的歷史係學生,張豈之充滿期待。“一個學歷史的人後來去抓經濟,把潛在的才能發揮出來,很投入。現在他抓廉政,最近請了一些歷史學家在中央政治局學習會議上做廉政文化報告,講中國歷史上的廉政。”張豈之評價說,“看來他沒有忘記著眼於歷史的經驗教訓。”

  讓王岐山獲得啟蒙的還有張伯聲。2009年,他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晚宴上的演講中,提到了他在西北大學時的校長張伯聲。

  張伯聲是中國地質界的權威,也是地殼構造(中國)五大學派之一的發明人。王岐山知道他的身份後,和幾個學生一起去向他請教:“張校長,您怎麼就研究出來這麼一個了不起的科研成果啊?在全球都能夠站住腳,有地位。”

  張伯聲告訴他們,他的靈感來自於一次出國坐船的經曆:他發現大海里的波浪在湧動時不是直上直下,根據他的力學知識,他認為它們在以最省力的方式運動,於是推斷出“大自然地殼的構造,一定是以最省力的方式在運動”。他的“地殼波浪鑲嵌學說”也由此而成,並為國際所承認。

  “我當時在學校是學歷史的,它讓我感受到歷史的潮流。人類歷史的潮流與大自然實際上有一樣的屬性。……我覺得,中國的改革開放——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就是順潮流而動。”王岐山說,“政治家也好,學者也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順應這個潮流,我看就能把事情辦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