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批評“去中國化”,是在批評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1 11:05:15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說,9日,習近平在北師大主樓參觀“尊師重教、築夢未來——慶祝第30個教師節主題展”時,從展台上拿起一本課標書翻看。聽說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門課標是全國統一,他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短短數語,寄托了總書記對復興傳統文化的希冀。“不贊成”、“悲哀”的字眼,讓第30個教師節多了一絲反思的味道。

  習近平批評的是誰?

  有分析認為,習近平的不贊成,必有所指;悲哀之說,必有所思。

  上網一扒拉,好幾個地方都躺槍了。前段時間,上海進行教材革新,為了給孩子減輕識字和背誦的壓力,讓古詩詞從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退役”了。這是減負嗎?有家長說,奧數還在,作業成山,怎麼拿古詩開刀,這算哪門子的減負。

  有人說,只不過是8首詩退出課本,又不是退出課堂,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果真如此嗎?對於一國教育來說,古詩詞入不入課本,傳遞的是政府對經典文化的態度。往大了說,傳統經典,勾連的是民族之根,因此,入與不入,重視與不重視,不可等閑視之。

  實際上,這些年,語文教材的任何一次變動,都會引來躁動的爭議。譬如“魯迅文章該不該退出課本”“金庸小說能不能入選語文教材”“周傑倫歌曲進入語文出版社的小學語文教材”等,還有曾經的江蘇版中學語文課本删除了《雷雨》、《孔雀東南飛》等20多篇承載幾代人記憶的課文,都引發了輿論碰撞。

  不僅大陸如此,台灣也曾經為此爭論不休。2008年,余光中等作家就對陳水扁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去中國化”的2009年版高中語文教綱提出批評。他指出,陳水扁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縮減文言文在教科書中比例是不對的。台灣搶救語文教育聯盟也呼籲,停止實施“去中國化”的高中語文教綱,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