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國專家參觀中紀委:最想了解周永康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1 14:52:40


 
  費立民從1978年開始研究中國,但直到今天,他才真正了解了“中國式反腐”的全過程:“我看到的是一個連貫的查案過程,每一段都有清楚的分工。”

  但對一些專家來說,交流會“不解渴”。

  會議第一個議程:介紹基本情況。會方準備的材料裡,包括中英對照的領導演講稿。閱讀材料後,趙穗生得聽相關領導用中文說一次,還得再聽翻譯一字一句讀一次。

  “這非常占用時間。”在劉康看來,“這體現了中紀委嚴肅認真的風格,但仍然都是‘宣讀文件’式的介紹。”

  對材料重複講解,將提問環節壓縮到30分鐘。這讓第一位在中國學習國際政治的美國學生、現任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不解:“我舉了很多次手,但一直都沒有被叫到。”

  在費立民看來,學會提供信息,是中紀委必須面對的轉變:“如果有五十多個外國人到歐洲某個國家的政府機構去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也會有一個規範化的問題。問題是,怎麼做最好。”

  提問環節仍讓費立民感到,中紀委正在得到新的公關經驗。“提問是需要更直率溝通的。”他說,“我們希望是真正的交流。”

  茶歇時分,費立民與中紀委官員進行了私下交流。在他看來,中紀委官員其實“很想回答問題”:“從個人來說,他們肯定是希望有自然的來往,當然他們又有很多不能說的地方。”

  “在反腐的敏感時期,不光是中紀委,所有官員都害怕說錯話。”劉康坦言,自己對提問環節也沒太抱希望。

  趙穗生笑言,自己此行的目的一是“看看中紀委大院長什麼樣”,二是看看中紀委那些“不會笑的人”。

  聽到南方周末記者提起“最近是中秋節假期”時,費立民笑了。在中紀委交流會中,他詳細了解了中國官場“中秋送月餅”的風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